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近了一步。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 .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 . 地球的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D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 2.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太阳概况和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太阳的物质状态为熔融状态 B . 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 . 太阳辐射是风能、化石能源等的能量来源 D .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 (2)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内部 B . 耀斑常出现在日冕层 C . 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 太阳活动增强时,无线电长波通讯信号不稳定甚至中断
  • 3.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震波自下而上通过C、D之间的界面后(   )
      A . 横波和纵波都增速 B . 横波和纵波都减速 C . 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D . 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2. (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代表大气圈,其底部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 . B表示的水圈主体是陆地水 C . 图中C和D两层相加就是岩石圈 D . 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
  • 4. (2022高一下·大理期中)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下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
      A . B . C . D .
    2. (2) 该地“夜雨”较多,其直接原因是该地区(   )
      A . 夜晚①下沉气流 B . 夜晚②谷风影响 C . 夜晚③上升气流 D . 夜晚④山风影响
  • 5. 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季节,图中①处的盛行风向为(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2. (2) 图示季节,图中②处季风的成因是(   )
      A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 . 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 . 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 . 澳大利亚大陆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 6. (2022高二上·集贤期末)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乙是甲图中虚线部分的大气运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M处为冷空气 B . N处为暖空气 C . 乙为冷锋示意图 D . M地晴,N地有雨
    2. (2) 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1高二上·太原期中) 《卫报》2021年8月5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见下图)的流速已接近停滞。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   )
      A . 向南 寒流 B . 向南 暖流 C . 向北 暖流 D . 向北 寒流
    2. (2) 导致M成为全球最强流的主要因素是(   )
      A . 赤道低气压带 B . 低纬信风带 C .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 盛行西风带
    3. (3) 如果M流停止流动,则会使(   )
      A . 太平洋南北温差缩小 B . 北美东部海平面下降 C . 欧洲西部气温下降 D . 非洲西北降水增加
  • 8.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B .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 C .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D .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会影响气候
    2. (2)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 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 C . 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 . 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 9.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 . 冰期I B . 冰期Ⅱ C . 冰期Ⅲ D . 冰期V
    2. (2) 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
      A . 北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北 B . 山地雪线上升 C . 全球海洋面积更小 D . 全球温度更高
  • 10.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A . 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 . 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 . 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 .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2. (2) 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 . 水资源总量不足 B . 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 . 水资源污染严重 D .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 11. 读“某区域聚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 (1) 聚落如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 .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聚落依山而建 B . 平原面积平坦开阔,便于农耕 C . 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 D . 为逃避野兽袭击
    2. (2) 根据图中信息,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
      A . 地形、气候 B . 气候 C . 河流、地形 D . 矿产资源
  • 12. 格库铁路,是中国境内连接青海省格尔木市和新疆库尔勒市的国铁1级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全长1213.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是中国西北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漠新丝路”。历时六年建设,该铁路于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运营。下图示意格库铁路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格库铁路建设者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
      A . 暴雨洪涝 B . 高原缺氧 C . 河流众多 D . 森林茂密
    2. (2) 格库铁路在阿尔金山的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 连接更多的聚落 B . 绕开湖泊和沼泽 C . 行进在山间盆地 D . 降低线路的坡度
二、综合题
  • 13. 甲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乙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为北半球(节气)的太阳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EF为(晨线或昏线);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D点的日出时间是
    2. (2) 甲图所示日期,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填字母)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呈现的分布规律。
    3. (3) 乙图中当地球绕日公转由b运行到c时,直射点向(南或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4. (4) 甲图所示日期,B点的昼长为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时。
  • 14.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的水循环类型为,图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序号)。
    2. (2) 从地质构造看,戊为,乙为;从地貌类型看,甲为,丙为
    3. (3) 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作用形成,丙、丁处由作用形成。
    4. (4) 解释戊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5. (5) 描述丙处地貌的特点。
  • 15. 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甲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自a到d一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 (2) 甲图中a自然带有丙、丁两处的分布,其中            ▲            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 (3)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12月5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下图为“降温预报图”。

    注:台湾省资料暂缺

    材料二:在霜冻来临前,北方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

    1. (1) 寒潮过境时带来的天气现象主要有
    2. (2)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解释“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并说出此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
    3. (3) 列举寒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