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南浔期末) 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 . ①→⑥→⑤→②→③→④ B . ①一②一④→⑤一③→⑥ C . ①→④→⑤→③→②→⑥ D . ①→③→④→⑤一②一⑥
  • 2. (2022七下·温州期末) 如图所示为骨传导耳机,它利用人耳后骨骼的振动将声音信息直接通过听小骨传递给听觉感受器。与普通耳机相比,它能减少长时间戴耳机对听力的损伤,主要是因为它基本没刺激到(    )

    A . 耳廓 B . 鼓膜 C . 耳蜗 D . 听神经
  • 3. (2022七下·诸暨期末) 框架图是梳理、归纳科学概念的好方法,下列各框架图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2七下·新昌期末)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图:小明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 乙图: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 C .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 丁图:手机声控密码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一设置利用了不同的人音调不同
  • 5. (2022七下·杭州期末)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 . 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 C . 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 . 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
  • 6. (2022七下·杭州期末)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 .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 7. (2022七下·滨江期末) 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手机微信声音锁可以通过识别主人的声音快速解锁,这里声音锁主要依靠音色辨别 B . 击鼓时越用力,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将手卷曲起来放在听者耳廓旁说话,可以使得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 D . 杭州近日发布的中高考期间禁止鸣笛是通过控制声源来减弱噪声
  • 8. (2022七下·滨江期末) 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1、2、3分别代表与图所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子房

    胚珠

    卵细胞

    B

    玉米种子

    胚乳

    C

    音调

    响度

    音色

    D

    宇宙

    河外星系

    太阳系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2七下·柯桥期末) 下表中,现象和解释都符合实际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喝酒后反应迟缓

    酒精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B

    人可以闻到蛋糕香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一部分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在鼻腔皮层处形成嗅觉

    C

    舌头上有许多味蕾

    味蕾就是味觉细胞,味蕾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D

    人能听到乐声

    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信息传递给听神经,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 . 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疾病的 C .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调 D .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11. (2022七下·金东期末) 鼓作为敲击乐器,在重要的节日庆典中频频登场。学校器乐室有一直径为1m的大鼓,重为320N,将鼓平放在水平舞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鼓静止时对舞台的压强约为400Pa B . 若将鼓侧立,鼓对舞台的压强变小 C . 响鼓还需重锤敲,敲击力越大音调越高 D . 鼓声余音缭绕是由于敲击力不同造成的
  • 12. (2022七下·丽水期末)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挖耳屎不当很容易造成传导性耳聋,最有可能损坏的是(    )
    A . 鼓室 B . 耳蜗 C . 鼓膜 D . 听小骨
  • 13. (2022七下·嘉兴期末) 如图是北京冬奥会上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颂》的场景。根据人声音的不同特点,合唱团常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这是依据不同人的声音(   )

    A . 音调不同 B . 音色不同 C . 响度不同 D . 声速不同
  • 14. (2022七下·杭州期末) 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1)射击时需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 . 图(2)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图(3)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 图(4)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解答题
  • 15. (2022七下·龙游月考)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人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水和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请说明理由

  • 16. 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 (1) 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2. (2) 有些人晕车,与耳的有关。
    3. (3) “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之后,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 (4) 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 (5) 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张开,使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 17. 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 (1) 请你列出社区噪声来源清单(至少三种);

    2. (2) 请你说说噪声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与危害(至少两种);

    3. (3) 请给出一些解决社区噪声的措施(至少两种)。

三、填空题
  • 18. (2022七下·新昌期末) 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 (1)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2. (2) 飞机起降时咀嚼口香糖能避免耳感到的胀痛,这是因为咀嚼吞咽时会使咽鼓管张开,使内外气压平衡。
  • 19. (2022七下·椒江期末) 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保护听力使用耳机时要遵循国际上公认的“60-60- 60”原则, 即音量不超过60%,声音控制在60分贝以内,使用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
    1. (1) 耳是人体听觉器官,耳感受到外界声波刺激后,在形成听觉。
    2. (2) 国际上公认的“60-60-60"原则, 主要在于控制声音 (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20. (2022七下·金东期末) 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所示分贝数值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处减弱噪声。

  • 21. (2022七下·杭州月考) 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机屏幕上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音量关小些”的字样,电视机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些”是从处减弱噪声的;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把音量关小些”是减小了声音的。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这是在减弱噪声的。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
  • 22. (2022七下·诸暨期中) 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 这时男中音的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比男中音的高。
  • 23. (2022七下·乐清期中) 如图所示,小明在细木棒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竹条中,做成“竹拉笛”。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当细木棒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 24. (2022七下·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

    1. (1) 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
    2. (2) 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
  • 25. (2022七下·柯桥期中) 声和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医生利用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以获得人体内部病变的准确信息,确诊病情。
    2. (2)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目的是使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受损。
    3. (3) 一处建筑工地,开工时声音震耳欲聋,这里的“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很大。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在15℃时,有一艘汽艇发出的汽笛声,4.2秒后听到经岸边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则该汽艇离岸边高山的距离是米。
  • 26.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和甲不一样的是,  响度和甲不同的是

  • 27.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受到刺激而

      导致的。(填结构名称)

    2. (2)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
  • 28. (2022七下·余杭期中)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1)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填字母)。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四、实验探究题
  • 29. (2022七下·上城期中)             
    1. (1) 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区进行施工,白天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这对上课的大家来说属于噪声,老师会让同学关上门窗,是在减弱噪声(选填“声源 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

      生活习惯,遇到巨大声响时,正确的做法是

    3. (3)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 . 甲和丁 B . 甲和丙 C . 丙和丁 D . 乙和丙
    4. (4) 图甲是某手工艺品,由竹筒(A、B 两端开口,C 处开一小口)和“活 塞”组成。将“活塞”从 B 处塞入,在 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 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 30. (2022七下·东阳月考)               
    1. (1) 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区进行施工,白天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这对上课的大家来说属于噪声,老师会让同学关上门窗,是在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 (2)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遇到巨大声响时,正确的做法是
    3. (3)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4. (4) 图甲是某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人,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 . 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 .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 31. (2022七下·东阳月考)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 (1) 为了验证猜想 1,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 (2) 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 G 处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A

      60

      0.76

      F

      100

      1.02

      B

      60

      0.89

      G

      C

      60

      1.02

      H

      纤维

      100

      1.02

      D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100

      0.76

      /

      /

      /

      /

  • 32. (2022七下·东阳月考) 小吴同学在整理七下科学实验的时候,重新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实验现象,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所示,将轻轻接触悬挂在铁架台的轻质小球,悬挂小球的细线保持竖直状态;

    ②然后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到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并听到重敲音叉时,响度更大。

    1. (1) 小金认为小吴的实验步骤有误,应该先敲击音叉,然后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轻质小球,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我们应该赞同 (选填“小吴”或“小金”)的方案。
    2. (2) 选择合理的方案后,观察到重敲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小球被弹开的角度也越大,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3. (3) 通过观察小球被弹开的角度判断音叉的振动幅度,运用了哪一种科学方法
  • 33. (2021七下·滨江期中) 小闻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闻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振动。
    2. (2) 小闻同学分辨出A、B、C、D四个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分别对应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的排序和贴着瓶口吹气时的音调排序刚好相反,请说明理由。
    4. (4) 小闻同学利用同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次实验小闻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 . 三次实验小闻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 . 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闻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 . 丙图对应实验中,小闻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尖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