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八年级科学下册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南浔期末) 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 . 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 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 . 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 2. (2022八下·滨江期末)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B . 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 .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 3. (2022八下·兰溪月考)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有关该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 化学性质相似 D .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4. (2022八下·舟山月考) 下列分子模型中,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5. 关于下列四种分子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由三个原子构成 B . 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说明分子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 C . 原子都比分子体积小 D . 比较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 6. (2022八下·舟山月考) 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B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 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 7. (2022八下·舟山月考)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

    构成物质的原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水通直流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间间隔变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8. 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 . 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 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 . 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 9. 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 . 该图示变化中的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C .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 .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 10. 下面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可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 ①②⑤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⑤
  • 1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将PM2.5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 . PM2.5、分 子、原子核、电子 B . 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 . 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 . 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 12.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 一个甲分子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 13. “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形成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 . “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 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 . “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 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 . 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 15. “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 B . C . D .
  • 16. (2021八下·义乌期中) 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 认为: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 和;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 . ①②⑤ B . ①③ C . ④⑤⑥ D .
二、填空题
  • 17. (2022八下·诸暨期中)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 (1)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 (2) 由上述三个实验可知,分子是
    3. (3) 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含有KIO3),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选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 18. 如图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 (1) 从微观粒子角度,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分裂出来的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2) 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构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

      别是 。

  • 19.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如: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 20.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变化中分裂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的
  • 21. (2021八下·柯桥月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醛分子中有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个原子;
    2. (2) 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22. (2019八下·丽水月考) 如图是两个与水有关的实验,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从微观角度看实验 B中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 23. (2019八下·绍兴月考)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石墨由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24. (2019八下·秀洲月考) 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 (1) 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
    2. (2) 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 25. 如图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图片。

      

    1. (1) 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2. (2) 由此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6.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

    1. (1)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 (2) 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 (3) 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27. (2021八下·秀洲月考) 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根据图可以获得的化学信息有:

    1. (1) 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不变的微粒是,生成新物质的微粒是;(请说出具体分子、原子的名称)
    2.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28.

    如图所示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 (1) A的名称是,其用途是

    2. (2)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了

    3. (3) 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4. (4)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四、解答题
  • 29. (2019八下·秀洲月考) 分子和细胞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细小物体,哪种更小?请说明2种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 30. “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下:

    1. (1) 比较A、B、D可知:
    2. (2) 比较C、E可知:
    3. (3) 比较B、D可知:
  •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氧化氢分子中有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个原子。

    2. (2) 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3. (3) 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