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4章 可持续发展 /第 4 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年级科学下册4.4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0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1所示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 2.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A . 禁止使用四乙基铅做汽油抗爆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 . 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C .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D .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3. 我国之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因为(   )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④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
  • 4. 成都正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实现这样的愿景,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 . 氢燃料发动机能够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 . 能源的大量消耗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D . 节能问题的核心是提高能量利用中的转化效率
  • 5. 图示为某市空气中PM2.5的来源分布图.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为减少PM2.5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 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地面积 B . 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 . 加大火力发电投入,扩大火力发电规模 D . 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打造绿色交通
  • 6. 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 .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C .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不会污染环境,开发前景广阔 D .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我们要珍惜能源
  • 7.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最妥帖的是( )
    A .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 . 资源、环境的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C . 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D . 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循环使用
  • 8. 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南水北调工程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 ②④⑤⑥ B . 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⑤⑥
  • 9. 针对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趋势,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其中科学、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裸地面积   ②开展节水灌溉的研究,满足沙地及缺水地区的灌溉需要   ③种植防风林,减弱风带   ④充分利用南方的水资源,尽快实现“南水北调”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 10. 对森林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不管怎样利用都不会枯竭 B . 森林数量巨大,人们的砍伐速度总是赶不上森林的增长速度 C . 森林的数量是有限的,最终必然会枯竭 D . 如果砍伐量一直小于自然更新的量,森林就会永不枯竭
  • 11.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 . 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 . 控制“三废”的排放 C . 自然资源的保护 D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12. 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大会的

    主题为“食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下列公众的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②自备篮子买菜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稻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 13. 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 (1) 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 . 土地沙漠化 B . 大气污染 C . 温室效应 D . 森林火灾
    2. (2) 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 .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B . 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 . 开垦荒山 D . 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3. (3)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 . 开展生态旅游 B . 发展畜牧业 C . 增加木材产量 D . 改善生态环境
  • 15.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欲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 . 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减小 B .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 C . 两种气体进入量都增大 D . 减小空气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进入量
二、填空题
  • 16.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是
  • 17.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 (2)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3. (3) 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填序号)的碳排放量。
    4. (4) 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

  • 18.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许多环境问题.
    1. (1) 请说出人类面临的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
    2. (2)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你认为如何去保护自然环境?(不少于30字)
  • 19. 化石能源:、天然气等都是千百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通常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储量是的,总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由于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因此, ,积极寻找替代煤和石油的,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 20. 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 (1) 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技术作为支撑。
    2. (2) 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21. 人类生活、生产和学习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备受全球关注,如图为人类能源消耗图,试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请你写出一条实际生活中节能的措施或建议:

  • 2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全新的冰雪理念、欢乐祥和的氛围极具代表性的冰雕,彰显冰城哈尔滨独有的内涵与个性.冰雪大世界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走近更让我们骄傲的建设冰雪大世界的人.

    1. (1) 在松花江上,他们用铁据将冰切割成块,再用带钢钩的尼龙绳子把冰块拉上岸,铁据和钢钩属于 材料,尼龙绳属于 材料;

    2. (2) 拉上岸的冰块用铲车将冰块运走,铲车工作时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3. (3) 现在冰雪大世界的彩灯还是靠电源供电发光的,专家们将研究用太阳能代替电能的好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4. (4) 劳动了一天的工人师傅,饭量都很大,多数都能吃四个大馒头,馒头中的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 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经缓慢氧化供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3.

     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都离不开化学.

    (1)如图1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请选择下列三种材料中的对应字母填空.

    A.有机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制品属于 .

    (3)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①开发 等新能源(举一例),不仅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②煤燃烧时加入适当的物质,可以减少 气体(写化学式)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图2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

    (5)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请写出炼铁高炉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4. 电池是一种将能直接转化成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变化,将能转化成

  • 25.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效应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试说出一个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例

三、实验探究题
  • 26.   4000年前,曾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显赫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该国森林繁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森林被砍,耕地扩大,结果造成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于使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致使该国变成一片废墟.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国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2. (2) 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
      A . 自然因素 B .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C . 人口剧增 D .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 (3) 这个历史事实给我们什么启发?
    4. (4) 要使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其森林覆盖率至少要达到%以上.
  • 27. 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1) 红萍利用吸收CO2产生O2
    2. (2) 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
    3. (3)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4. (4) 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循环利用。
  • 28. 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 (1) 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
    2. (2) 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
四、解答题
  • 29. (2019九下·杭州模拟) 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据测算,1米3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米3。1米3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 (1) 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一氧化碳,设垃圾中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2O)n,请写出这一化学方程式
    2. (2) 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则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焦耳能量。
    3. (3) 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 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 (4) 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填序号)
  • 30.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 (2)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其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3. (3) 2016年4月22日将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用图中的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
    4. (4) 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物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氢气作为未来理想能源的优点:来源广泛,可以由水制得;燃烧的热值高,大约是汽油热值的二倍;最突出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氢能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解水的方法,但消耗电量太多,成本高,不经济,不能大规模地制取氢气。第二种方法,也是最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材料二:太阳能具有总量巨大、安全经济、清洁无污染等优点。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大技术领域,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转换。光电转换就是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光电化学作用、光敏化学作用及光分解反应,目前该技术领域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材料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如图是某海岛上一村民建在房顶上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它属于家用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为2千瓦,该电站发的电,满足自家使用后,多余的并入电网。

    1. (1) ①水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属于变化。

      ②自然界最普遍的光化转换发生在植物体上,植物体实现光化转换的主要器官是

      ③该并网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照6小时能发电千瓦时。

    2. (2) 对于氢能源和太阳能的开发,你认为以下课题中具有研究价值的是。(填字母编号)

      ①寻找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氢气的方法,节约制氢成本

      ②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③寻找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 (3)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从自身出发,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该怎么做。请写出一项具体做法
  • 32. 阅读下面有关能源问题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1. (1) 图象显示的是自17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从中你发现了趋势.
    2. (2) 你知道哪些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写出两种即可)
    3. (3) 在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谈谈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