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上·兴仁期中)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D .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 2. (2021·邵阳)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 .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 .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 .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 .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内容,这表明甲骨文(    )
    A . 印证当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B . 影响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C . 反映当时社会的等级界限 D .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学创作
  • 4. 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这表明当时青铜器(    )
    A . 生产规模宏大 B . 制作工艺高超 C . 象征权力大小 D . 分布地域广泛
  • 5. (2016·泰安)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  )

    A . 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B . 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 C .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D .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6. 下列选项中,对下表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治

    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

    A . 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 . 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 . 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 . 古今思想南辕北辙
  • 7. 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 .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 C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 D . 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 8. 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 . 经济凋敝 B . 豪强乱政 C . 崇尚节俭 D . 奢侈享乐
  • 9.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尊王攘夷 D . 以德化民
  • 10. 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    )
    A . 统一西域 B . 瓦解地方豪强势力 C . 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D . 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 11. 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以下对这一局面出现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让士兵返乡务农    ④惩处贪官污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 .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 . 皇帝昏庸无能 D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3.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表明蔡伦(    )
    A . 发明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B . 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C . 扩大了纸的用途 D . 促进书法艺术的进步
  • 14. 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描述为“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到了《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表明(    )
    A . 先进生产技术得到推广 B .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 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 D . 政治中心正式实现南移
  • 15. 某中职学校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 . 贾思勰 B . 司马迁 C . 华佗 D . 祖冲之
二、综合题
  • 16. (2021·南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 (1) “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1. (1) 据材料一,简述秦统治者治国的理论依据;并归纳秦朝地方行政管辖的内容。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改变此状况汉武帝所采取的办法。
    3. (3)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统治者实行地方管理的共同之处。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

    ——据《中国历史》朝代表编制

    材料二:北方移民大量南下给江南经济开发增添了生力军,他们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南方的山越等少数民族逐渐加快和汉族的融合过程,也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魏晋以来,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而言,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社会安定,南方政权也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对于孔儒文化都是非常尊崇的,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思想的传播扩散可以进一步增加北魏的中央集权。北魏对于权利的控制更加集中,对于北魏政权的稳定也是更加有利的。而且对于孔儒文化的尊崇对于后世很多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

    ——摘编自王典《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1. (1) 据材料一,指出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并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2. (2) 据材料二,分析魏晋以来南方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3. (3) 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尊崇孔儒文化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