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泸县得胜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最佳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栏内)
  •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这充分表明(   )
    A . 改革开放促进了世界发展 B . 中华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C . 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D . 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之路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下列数据中,能反映这一新的主要矛盾的是(   )
    A .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4万亿元 B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1倍 C . 新增城镇就业1315万人,失业率多年来最低 D . 我国GDP增速达8.1%,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 3. 按照“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L县人民政府公开向社会征集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踊跃参与,政府虚心听取。这一活动表明,在我国(   )

    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

    ③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④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民主意识的是(   )
    A . 网络谣言虽然不正确,但它是人们充分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 B . 村委会选举时,小刚的父亲放下工作,郑重投上自己的一票 C . 小凯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不合适 D . 向阳同学认为,尊重老师就要听老师的话,不应提任何意见
  • 5.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道德可以使人们自觉尊敬老人。”这说明(   )
    A . 道德比法律的作用大 B . 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 C . 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D .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6.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实现“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精简环节”。其直接效果是(   )

    ①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②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群众获得感

    ③享受公民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④打造诚信社会,维护公平正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7.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67万亿元,增长8.1%,单位GDP能耗却同比下降了3.1%.这表明我国(   )
    A . 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B . 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C . 绿色发展目标已经完成 D .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
  •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中规定,绝不容许“港独”分子担任议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保证我国宪法的稳定性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打击和遏制“港独”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④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10.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的有(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分析探究实践题(要求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紧扣题意作答。共20分)
  • 11. “苟不自新,何以获存。”(清·梁启超) “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清·康有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大飞机、航母、高铁、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这些国人的骄傲,其核心部件很多被美日垄断,依赖进口。 中兴的“芯”病乃中国的心病”,国产创新药很迷惘,航空钢材、高端真空蒸镀机、激光雷达…… 都是中国的“迷茫区”。《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挺直腰杆,不怕威胁。

    材料二:对于创新,科学家李政道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小朱同学说:“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另寻思路,出奇制胜。” 小力同学说:“没有积累怎么能有创新?”老师说:“科学的精神,在于养成观察力和想像力,要解放我们的头脑,还要解放我们的手、脚,多动手多实践。”

    1. (1) 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不能总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中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至少四点)
  • 12. 阅读宋代名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见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 (1) 说说这首诗在今天仍被广泛传诵的思想根源。
    2. (2) 读了这首诗,李明同学说:“我们要做弘扬者,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应弘扬的“中国精神”是什么?
    3. (3) “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及其精神之光,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今天,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