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寒假毕业班每日一练(2...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7分,共84分)
  • 1. 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中的“家”是指(   )
    A . 专家学者 B . 思想学派 C . 有名望的家族 D . 文学爱好者
  • 2. (2022七上·定远期中)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的居民家中, 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耕田读书”等一类的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
    A . 老庄之学 B . 孔孟之道 C . 墨家学说 D . 法家理论
  • 3. “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 B . 孟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4.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最本质的是(   )
    A . 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B . 由聚落出现到城市的繁荣 C .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 由学派的出现到百家争鸣
  • 5. (2021·邵阳)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 .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 .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 . 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 .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 6. (2021七上·长春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7. (2020七上·滨州月考)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 商汤灭夏 B . 平王迁都 C . 武王伐纣 D . 东周开始
  • 8. (2022七上·定远期中) 史料是指在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可引为依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选项中最能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的一手史料的是(    )
    A .    记录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史记》 B .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之《发现青铜器》纪录片 C .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实物 D . 电视剧《封神演义》中对于商纣王的描述
  • 9. 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坏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面的人物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   )

    ①汤      ②桀      ③周厉王    ④盘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 封建制度确立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战争
  • 11. (2020七上·滨州月考) 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 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
  • 12. (2021七上·顺德)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 逐步走向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 13. 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圣人的魅力】

    材料三(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文化的弘扬】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和图回答,请写出如图中文字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出现了什么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其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他在教育上的什么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