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1-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0九上·滨州月考)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埃及的科学成就较高,太阳历是其中的代表

    ②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巨大权势,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③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④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数千年来,狮身人面像一直被黄沙掩埋在撒哈拉沙漠,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考古学家萨利姆·哈桑最终将巨像从黄沙中解放出来,当时《纽约时报》报道:“(狮身人面像)终于从无法穿透的遗忘阴影中走出来,成为地标”。下图的狮身人面像属于哪一古文明?(   )

    A . 古埃及 B . 古代两河流域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中国
  • 3.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下列成就不是出现在上述区域的是(   )
    A . 金字塔的国度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种姓制度的产生 D . 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 4.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材料表明(   )
    A . 在古巴比伦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 在古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 . 法典维护了古巴比伦贵族的利益 D . 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 5. 某同学参观博物馆看到如下图中的实物资料,请判断与此有关的历史知识应是( )

    A . 哈拉帕文明遗址 B . 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 C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 . 古代恒河流域文明
  • 6. (2021七下·河源月考)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 .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 . 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 .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 7. (2020·内江) 如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 发源于世界著名大河流域 B . 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 . 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D . 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 8.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治罪惩罚。”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 )
    A . 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 .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 . 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 . 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 9. 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狭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始、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中反映的是(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希腊文明 D . 古罗马文明
  • 10. (2021八上·泰安开学考) 从“征服意大利半岛”“元老院”“称霸地中海地区”“恺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 希腊文明的繁荣 B .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 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 . 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 11. (2020九上·高州月考)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谚语。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 . 罗马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 罗马文化涌入到他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C . 当时许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 .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斥着暴力
  • 12.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诸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将下列邮票图案所反映的文化成就与其相对应的归属类别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a②—b③—c B . ①—b②—a③—c C . ①—c②—a③—b D . ①—c②—b③—a
  • 13. 近年热播的某部美剧中有很多情节源于中世纪西欧历史,例如某国有48个家族是某大家族的封臣,他们跟随该大家族作战。西欧封臣跟随封君作战主要是因为( )
    A . 法兰克王国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 B . 法兰克王国无偿将土地赐给部下 C .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D . 法兰克王国形成了很多封建庄园
  • 14. (2022九上·定远月考) 在西罗马灭亡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督教会以其超越性的宗教理想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地推动了“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和“12世纪文艺复兴”,培育了西欧大学和学术思想的细嫩根苗。11世纪初期,西欧的一些主教们在教区内组建学校,并邀请知名学者担当主讲教师。12世纪,教会学校已开设了法学、医学和神学等正式课程。这反映了中世纪时基督教会(   )
    A . 宣扬耶稣就是“救世主” B . 对西欧政治制度的影响 C . 是西欧社会的宗教权威 D .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 15. (2022九上·定远月考)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下列表述与现象相符合的是(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 城市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 16. (2022九上·高州月考) 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能够看出(   )
    A .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B . 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C . 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 . 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
  • 17. (2022九上·广州月考)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自营地” B . 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 . 佃户可以主持法庭 D . 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
  • 18. 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
    A . 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 . 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 . 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 19. (2022九上·凤阳月考) “拜占庭帝国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只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的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在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根据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拜占庭帝国在保存古代希腊文献方面作出了贡献 B . 帝国为后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C . 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D . 封闭保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 20.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上述材料说明(   )
    A . 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B . 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因为基督教学者逃到意大利 C . 拜占庭帝国保存的古希腊文献助推了文艺复兴 D .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宽容才会促进发展
  • 21. 罗马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长达一千多年。《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 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 .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 .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 22. (2021九上·沈阳月考)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 . 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 .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 .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 .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 23. (2020九上·潮州期末)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 . 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D .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 24. 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下列有关穆罕默德的史实不能论证他的理由的是(   )
    A . 创立伊斯兰教 B . 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C . 在麦加城传教 D . 建立起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 25.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③把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加以改造传到欧洲
    ④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⑤中国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③⑤
二、 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 26. 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1. (1) 古代埃及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史称种姓制度。

      改正:

    2. (2) 古希腊哲学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哲学家代表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山大。

      改正:

    3. (3) 中世纪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改正:

    4. (4)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延续千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改正:

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 27.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材料三: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以后,自以为他们的文化比被征服的具有悠久文化的达罗毗荼人要优越得多,无形中在两族之间形成一条宽阔的鸿沟,这种种族间的相互冲突使种姓制度的产生具备了土壤。雅利安人最初只有一种阶级,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专业化,雅利安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耕种,所有雅利安人都是农民,都可以同时充当僧侣、军人和商人。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两幅图所示文物都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的原因,并指出雅利安人后来“专业化”成哪些不同的职业?
  • 28.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腾,宜于农耕,孕育了古代的东方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无不充满智慧和神奇。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鉴赏西方古代建筑时,不要单纯、孤立地去探究是罗马式建筑还是哥特式建筑,把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严格地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哥特式建筑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的,在建筑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罗马式建筑的影响。

    材料三: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自然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强大的国家所灭。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文明的特点。列举出古埃及文明成果一例。
    2. (2) 阅读材料二,指出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联系。
    3. (3) 材料三中的古希腊文明与材料一中的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4. (4) 结合上述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贵族地主……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有;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有哪些?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
  • 3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征开始至罗马灭掉托勒密王朝这段历史时期叫做希腊化时代……在政治上,各国都实行了东方式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在专制政权下又保存享有自治权的希腊式城邦。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对外贸易频繁。在文化上,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美]乔治·萨顿《希腊化时代的科学与文化》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