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南阳模拟)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古代就经“一带一路”将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这些发明和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谷物酿酒 B . 纺纱织布 C . 烧制瓷器 D . 冶炼青铜
  • 2. (2021·邗江模拟) 在校园的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 3.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A . CO B . N2 C . SO2 D . NO2
  • 4.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称量固体 C . 滴加液体 D . 检查气密性
  • 5. (2021九上·东莞期末)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合金、冰水混合物 B . 单质:CH4、O2 C . 氧化物:H2O、KClO3 D . 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
  • 6. (2021九上·东莞期末)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 . 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 . 罩在大烧杯中的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7. (2021九上·东莞期末) 看到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大家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里面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反应原理为X+CO2+H2O=Ca(HCO32(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   )
    A . CaO B . CaCO3 C . Ca(OH)2 D . CaO2
  • 8.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B . 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D . 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9. (2021九上·东莞期末)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X的数值为3 B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质量比为3:2
  • 10. (2021九上·东莞期末) 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数字的含义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②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吸附剂

    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2H:中前面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

    C.能量观

    D.燃烧现象

    ①手机锂电池充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缓慢氧化吸热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②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1九上·东莞期末) 防患于未然,防火胜于教火。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 油锅着火时,向锅中加入大量青菜来降低油的着火点 B . 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要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 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然后脱掉外套防止复燃 D .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失火
  • 12.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探究MnO2能否加快

    H2O2的分解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比较不同物质的

    着火点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1九上·东莞期末)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而Z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不能用Y制的容器盛放。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X>Z>Y B . X>Y>Z C . Y>Z>X D . Z>Y>X
  • 14. (2021九上·东莞期末)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氮气

    氧气

    灼热的铜网

    B

    木炭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氯化钙

    碳酸钙

    适量的稀盐酸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①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B . ②水电解一段时间 C . ③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D . ④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分别滴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
二、填空题
  • 16. (2021九上·东莞期末) 水是生命之源。
    1. (1)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净水使用的絮凝剂明矾结构中含有:一个铝离子;两个硫原子;十二个水分子

      ②“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③苏打又叫做碳酸钠,也可以用来净水,可以除去水中的油污,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2. (2) 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鉴别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 (1) 写出原子序数为10的元素符号,其相对原子质量是,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2. (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非金属”),其离子符号为
    3. (3) 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4. (4) 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相关化合物。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丁物质。根据以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2021九上·东莞期末)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填空。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下列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再向长颈漏斗内倒水,一段时间内水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b.先向长颈漏斗内倒水,再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一段时间内水面不下降,说明不漏气

    3. (3) 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小明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CO2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C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写一点即可)。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中通CO2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5. (5) 图E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若收集氧气,气体从通入:
  • 19.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 (1) 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实验结束后应该先(填“熄灭酒精灯”或“拿出导管”)。
    4. (4) 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该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
    5. (5) 【实验反思】

      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反应放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6. (6) 此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如何改进?
  • 20. (2021九上·东莞期末)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开展有关金属的实验,小明将各组实验后含有AgNO3、Al(NO33和Fe(NO32的废水收集起来,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流程回收银,请回答以下问题(每步骤均恰好完全反应)。

    1. (1) 操作①、操作②均为,    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2. (2) 步骤①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现象是
    3. (3) 步骤②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溶液乙中,除水外,一定还含有
三、计算题
  • 21. (2021九上·东莞期末) 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a

    13.4

    1. (1) 表中a的值为
    2. (2) 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 (3) 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4. (4) 请在坐标中,画出t0至t5生成CO2的质量变化曲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