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梁河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2月开学考...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2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二里头遗址中的大型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小型墓葬则几乎没有随葬品。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 开始出现社会分工 B . 社会出现等级分化 C . 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D . 已出现奴隶制国家
  • 2. 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主持盐铁官营后,“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据此可知盐铁官营(    )
    A . 促进了煮盐冶铁业发展 B . 加重了百姓负担 C . 增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 D . 稳定了盐铁价格
  • 3. (2021高一下·镇雄县开学考) 对于户税的收缴,唐朝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资产为宗”。这(   )
    A . 有利于农民自由流动 B . 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 C . 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D . 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 4. 唐人译佛经,尽量用周孔之教和老庄之道来比附佛教,把“涅架”译为“无为”,把“释迦牟尼”译为“能仁”。道家主张“容乃大”,儒家主张“和而不同”,象李白、杜牧这样的儒家大师也主张儒道兼修。由此可知唐朝(    )
    A . 三教矛盾已经化解 B . 三教并立相互影响 C . 儒家处于绝对优势 D . 政教合一维护统治
  • 5. (2021高三上·辽宁期中) 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   )

    租税(正赋)收入

    征榷收入

    商税收入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997)

    2408.1

    1167.1

    400

    60:40

    天禧末(1021)

    2641.2

    2670.0

    1204

    40:60

    熙宁十年(1077)

    2021.3

    4248.4

    868.8

    28:72

    A . 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 B . 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 C . 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 D .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 6. 土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明政府规定:对“不志诚”、“犯了法度”、“不系世袭” 者,即行改土归流;“不系世袭”者若是报朝廷,则可以袭替。对于首先归附的强大土司,明政府均明确宣布予以世袭,以示绥抚。据此推知,明代的土司制( )
    A . 加速了土司世袭的瓦解 B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 D .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 7. 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 .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 经济结构完成转型 C .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 . 洋务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 8. (2020高一上·成都月考) 中共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
    A . 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B . 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 .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9. 学生的抗议成了1945-1949年最令国民党政府恼怒的事情之一。学生的行动基本上是反战运动,它使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共冲突上。由此推断,学生运动(    )
    A . 表明国民政府丧失民主 B . 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C . 全面配合了解放军进攻 D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大发展
  • 10.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
    A . 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 . 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 . 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 D . 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 11. (2021高一上·永吉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 . 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 .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 . 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 12. (2022高一上·宝鸡月考) 秦始皇采取任命地方官员直接管理地方的制度,国家实行自上而下的组织和治理,基层和地方都服从皇权,官员根据官职获薪酬,“秉皇帝命以治郡,法令由一统,不能妄行处理”。这一制度是指(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公九卿制 D . 刺史制度
  • 13. (2021高一下·深圳开学考)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 . 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 B . 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 C . 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D .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 14. (2022高一上·内乡县月考)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至十四年,全国59%至60%的人户承担了国家100%的赋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颁布的两税法则规定,不论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侨居户口,无论坐商还是行商,均要按规定纳税。这表明,两税法(    )
    A . 确保了杂税征收 B . 改变了收税标准 C . 调整了纳税时间 D . 扩大了征税范围
  • 15. (2021高一上·白城期中)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
    A . 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B . 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 .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 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 16.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    )
    A . 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B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 . 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 D . 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 17.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造成这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
    A .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 戊戌变法的彻底失败 C .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D . 三人代表不同的政治利益
  • 18.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A .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 . 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D . 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 19. 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我为了纪念(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20.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鞯介石于23日发表了实际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毛泽东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影响,将对于打倒H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新纪元”是指(    )
    A . 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 .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C . 国共由武装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D . 建立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 21.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国家变法内容
     

    主持者

    变法内容

    秦国

    商鞅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统一度量衡

    魏国

    李悝

    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按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提出“尽地利之教”,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平籴法”,稳定物价,巩固小农经济;制定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法经》

    赵国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世袭制度彻底瓦解 B . 社会变革趋势明显 C . 奴隶主贵族通过变法维护统治 D . 小农经济呈现出精耕细作特点
  • 22. (2016·上海)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 . 分封之制 B . 郡县之制 C . 郡国并行 D . 行省制度
  • 23. 魏晋时期,佛像逐渐出现中国化的特征。但对比同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像仍保留了较多的外域特点,而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中国化的特征则更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 . 洛阳是中原文化中心 B . 敦煌更信奉原始佛教 C . 佛教传播受到儒家抵制 D . 造像技术影响佛像特征
  • 24. 黄宗羲在谈到两税法时说道:“(两税法实施后)虽租、庸、调之名浑然不见,其实并庸、调而入于租也。相沿至宋,未尝减庸、调于租内,而复敛丁身钱米。”其意在说明(    )
    A . 两税法实质是租庸调制的延续 B . 两税法实施后出现的种种弊端 C . 宋代统治者注重田租征收 D . 宋代开始不再使用两税法
  • 25. (2022高一上·永吉期中) 有学者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宋朝及其弊,使内外皆柔。”宋朝“及其弊”的措施是(   )
    A . 通过节度使加强边防 B . 设参知政事分宰相权 C . 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D . 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
  • 26.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70余年里,英国输华商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
    A .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 .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 .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 .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 27.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将遭屠杀……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害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这里马克思描述的英国暴行发生在(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8. (2017高三上·闽侯开学考)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 .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29. (2019高一上·德庆月考)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30. 下表为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公司年别表

    时间

    注册公司数

    注册资本(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1920年

    272

    117434500

    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 一战带来的发展契机 B . 此起彼伏的爱国运动 C . 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
二、非选择题,31、32题,共40分。
  • 31.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

    概况

    隋朝

    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

    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

    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

    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

    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1. (1) 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 32.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 (1) 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