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基础知识点过关练18 中国的青藏地区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4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填空题
二、单选题
  • 9. (2022八上·衡南期中)  下图是我国沿32°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
      A . 中部低四周高 B . 东部高西部低 C . 中部高四周低 D . 西部高东部低
    2. (2)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名称正确的是(   )
      A . 甲-青藏高原 B . 乙-祁连山 C . 丙-横断山脉 D . 丁-华北平原
  • 10. (2022七上·芝罘期中)  读“西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 . 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 . 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2. (2)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 . 人口稀疏,劳动力缺乏 C .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 . 当地科技水平发达
    3. (3)  关于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拔较高,气候湿热 B . 主食米饭,爱喝青稞酒 C . 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 . 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 11. (2022八上·英德期中)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图(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
      A .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 . 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 . 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 . 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2. (2) 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2022八上·榆树期中)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纬度位置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因素 D . 河流流向
  • 13. (2022八上·阿瓦提月考) 我国地表雪峰连绵的高原是(   )
    A . 云贵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青藏高原 D . 黄土高原
  • 14. (2022八上·铜山月考)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是(   )
    A . 蒙古族为主的内蒙古高原 B . 彝族为主的云贵高原 C . 回族为主的黄土高原 D . 藏族为主的青藏高原
  • 15. (2022·梧州)  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的快速铁路,是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被誉为21世纪现代化的“天路”。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川藏铁路经过下列地形区中的(   )
      A . 华北平原 B . 黄土高原 C . 东南丘陵 D . 青藏高原
    2. (2)  下列对川藏铁路沿线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 区域内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 B . 跨越地势的第一和第二阶梯 C . 区域内分布有大片热带沙漠 D . 河流都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3. (3)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列对该地区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 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 B . 大力开发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 C . 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农田 D . 开采当地的砂金增加经济收入
  • 16. (2022·葫芦岛)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三江源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江源中的“三江”指长江、黄河和(   )
      A . 怒江 B . 雅鲁藏布江 C . 松花江 D . 澜沧江
    2. (2)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主要是(   )
      A . 改造湿地环境,扩大耕地面积 B . 增加牲畜放养量,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C .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D . 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 17. (2022·大庆)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 B . “三江”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C . 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区 D . 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 18. (2022·大庆) 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风景名胜。完成下面小题。

    1. (1)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因素 B . 海陆因素 C . 地形因素 D . 植被因素
    2. (2) 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 “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 .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 (3) 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 . 绿洲农业 B . 河谷农业 C . 灌农业 D . 水田农业
  • 19. (2022·绥化) 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    )
    A . 雪峰山 B . 三江源地区 C . 珠穆朗玛峰 D . 太行山脉
  • 20. (2022·绥化)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    )
    A . 世界屋脊 B . 塞上江南 C . 鱼米之乡 D . 林海雪原
  • 21. (2022·丹东)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线长1838千米,桥隧比(桥梁、隧道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比值)高达81%。读“川藏铁路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川藏铁路桥隧比高的原因是(    )
      A . 沿线地区人烟稀少 B . 沿线地区多受台风影响 C . 沿线跨越山脉河流多 D . 沿线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 (2)  川藏铁路的终点拉萨位于(    )
      A . 北方地区 B . 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 22. (2022·日照) 青藏地区人口分布地战差异显著。“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比例达到93:7。近几年,东南部人口微降,西北部人口微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祁吉线”东南部人口、城市相对较多的原因是(    )
      A . 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农业发达 B . 靠近四川盆地,人口迁人量大 C . 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发达 D . 地形相对平坦,交通建设难度小
    2. (2)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青藏地区应(    )
      A . 发展绿洲农业 B . 大量放牧牦牛 C . 发展特色旅游 D . 大力发展工业
三、综合题
  • 23. (2022八上·歙县期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山脉①是,位于我国第级阶梯分界线上,其东侧的地形区是,这里的农作物熟制一般为;2021年9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在其西侧(地形区)着陆,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人口密度较小。
    2. (2) 山脉②还是省与省的分界线,②两边的省份分别是
    3. (3) 地形区B是,由于地势高,所以该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的地区之一,生活在该高原上的主要少数民族同胞是族同胞。
    4. (4) 地形区C是,这里深居内陆,距海远,属于气候,该地形区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5. (5) 山脉③为,长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峡谷,其西侧E是盆地,盆地内有举世闻名的水利灌溉工程。
  • 24. (2022·贵港) 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气候,由于这里冻土广布,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湟水谷地和①谷地。
    2. (2)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新疆吐鲁番等地修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地下水引水工程,为绿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
    3. (3) “网络直播带货”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你为西北、青藏地区直播带货,你会选择的特色农产品是(写出一种即可)。
    4. (4) 土地荒漠化是西北、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如何治理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请你提出一点建议:
四、图文分析题
  • 25. (2022八上·晋州期中)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的十四个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主战场如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300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藜麦营养价值丰富,曾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被即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1. (1) 十四个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2. (2) A战场位于(山脉)南麓山区,B战场位于自治区,四省藏区是指除B战场外的(省)、云南、甘肃和(省)四地的藏族分布区,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成为了扶贫攻坚主战场。
    3. (3) 位于山西省的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疆南疆三地州属于,不合理的发展耕作和畜牧业导致加剧,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4. (4) 我国某农业公司把引进食用藜麦种植作为扶贫项目在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应位于(   )
      A . 青藏高原 B . 东南丘陵 C . 塔里木盆地 D . 东北平原
  • 26. (2022·兴安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左图)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C、D两地区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接近。
    2. (2) A地由于气温低,发展为牧区和农业区。
    3. (3) ①地比②地冬季气温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比③地降水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五、简答题
  • 27. (2017八上·蚌埠期中) 根据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三个地理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材料:西藏自治区此前是中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2001年,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长达1142公里的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海外媒体称之为“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目前,人们主要依靠汽车和飞机进入西藏,交通不便是西藏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之一。青藏铁路无疑将降低人和物的进出藏成本,增加进藏人数。

    中国修建青藏铁路,不仅可加速西藏的现代化,也有利于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对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青藏铁路建设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永久冻土带施工、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以及高原缺氧环境下施工等。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8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约262亿元。铁路计划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

    青藏铁路是世界级生态环保铁路,仅环保总投资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左右,是目前中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