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新城学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1.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1. (1) 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按照时序排列(填写字母)。

    2. (2) 上述材料中,能够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是D和,材料B和E能够用于研究的主题为
    3. (3) 仿照以下示例,从上列图片再选一个文物,为其写一句说明。

      例:图D所示文物既能反映当时的铸币技术水平,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图—所示文物既能反映,也能反映

  • 2. 向南迁移的经济中心

    材料一:中国南北方人口变动数据表(部分)

    时间

    北方人口

    南方人口

    公元2年

    965万人

    222万人

    公元280年

    149万人

    65万人

    公元742年

    493万人

    267万人

    公元1080年

    459万人

    830万人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东汉至元朝中国东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

    1. (1) 若将材料一中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幅图表?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2. (2) 观察材料二中示意图,你觉得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与温度变化有必然关系吗?简述你的理由。
    3. (3) 上述两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宋朝时期完成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这一主题的有力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 3. 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还……(《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1. (1) 某同学在观察材料一之后,留下以下一段话:

      ①自张骞通新疆后,中西方形成了一条以西安为起点,穿过河西走廊,经过中亚、西亚,再转运到终点大秦的商路。②这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③汉武帝时期还开辟了由中国南海出发,穿过马来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和僧伽罗,再转运到欧洲地区的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路。

      ①以上一段话中是主观表述的是(填写数字序号)

      ②至少找出其中1条错误表述,并说明判断理由。

    2. (2) 材料二为唐初描绘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场景的敦煌壁画,①作为原始史料,其可用于研究;②作为非原始史料,其又可用于研究
    3. (3) 对于研究“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材料三属于什么表现形式的史料?还可以补充什么实物史料?说明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以“动机与后果”的概念范畴分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