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2-12-22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史海撷珠(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想科学了解他们的特征和生活状况,获得他们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3. (2020·淮安)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夏启和商汤 C . 老子和孔子 D . 项羽和刘邦
  • 4. (2021七上·泉州月考)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①→商朝→②→春秋→战国

    A . 夏朝、东周 B . 夏朝、西周 C . 秦朝、西周 D . 秦朝、东周
  • 5.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1939年,在安阳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A . B . C . D .
  • 6. 西周初年,周天子在重要的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据此形成了哪一制度(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 7. (2021七上·柳江期中) 在农田中,一位农民正拿着铁制的农具进行耕作,此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 原始社会末期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 8.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下列属于其教育思想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有教无类 C . 反对苛政 D . 以德治国
  • 9.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夏朝 B . 秦国 C . 秦朝 D . 商朝
  • 10.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时期御史大夫主要负责(    )
    A . 行政事务 B . 军事事务 C . 监察事务 D . 财政管理
  • 11. 一位家住咸阳郊区的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    )
    A . 辽东 B . 长安 C . 临洮 D . 咸阳
  • 12.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为“残酷无道”提供佐证的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灭了六国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3.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 . 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 起义胜利,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D . 起义地点是大泽乡
  • 14. (2018七上·泗洪期末)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 . 淝水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 15. (2021九下·金乡县开学考) 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行休养生息,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这一施政的思想主要来源于( )
    A . 儒家思想 B . 法家思想 C . 道家思想 D . 墨家思想
  • 16. (2020七上·延庆期末)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 . 注重以农为本 B . 废除严刑峻法 C . 提倡节俭治国 D . 减免徭役赋税
  • 17.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A . B . C . D .
  • 18. 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却也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有(    )

    ①宦官    ②诸侯    ③豪强地主    ④外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9.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作战双方分别是(    )
    A . 袁绍和曹操 B . 刘备和孙权 C . 曹操与孙刘联军 D . 曹操和孙权
  • 20.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该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 . 杭州 B . 台湾 C . 福建 D . 广州
  • 21.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如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是(    )
    目录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繁荣开放的社会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对“民族大交融”理解错误的是(    )
    A . 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 B .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C .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 .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 23. 汉字书法(如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容之一,每一种字体都展现了书法艺术之美,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的字体是(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 24.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 . 梁、宋、齐、陈 B . 宋、齐、梁、陈 C . 齐、宋、梁、陈 D . 陈、宋、齐、梁
  • 25. (2018七上·宜宾期末)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 . 诸葛亮 B . 贾思勰 C . 祖冲之 D . 郦道元
二、史海图苑(本题共8分)
  • 26. 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根据地图完成这条当时把中国丝绸运往罗马的主要路线。

      →河西走廊→→中亚→西亚→

    2. (2) 为开辟这一“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功臣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3. (3) 汉代丝绸之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官职的设置?
    4. (4) 说说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三、史海搜索(本题共10分)
  • 27.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
    1. (1) 列举西汉和东汉各一个治世局面。
    2. (2) 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3. (3) 哪个朝代由谁改进了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4. (4) 西汉时期哪一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兴起,列举一例道教的早期派别。
    5. (5)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有哪些?
四、史海纵横(本题共20分)
  • 28.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上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2. (2)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魏主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4. (4)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此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5. (5) 以土地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29.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两项措施。
    2. (2) 写出材料二图中工程的名称和修建者。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应查阅哪一农学著作?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五、史海探究(本题共12分)
  • 30.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哲思一脉】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篇》

    【医学传承】

    材料二:

    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公布了中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摘自《医学之声》

    【文史辉映】

    材料三:

    著作:《史记》

    著作:C

    作者:A

    作者:王羲之被称为“D”

    成书朝代:西汉

    成书朝代:东晋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B体通史

    地位: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请写出两位历史人物在医学上的主要成就。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谈谈你对中医药的认识。
    3. (3)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请根据提示在各字母(ABCD)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A、B、C、D

    4. (4)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