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

更新时间:2023-01-09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火星。2022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获得的科学数据,揭示了现今火星浅表结构和物性特征,为深入认识火星提供了重要依据。引发人们去火星开辟第二家园的畅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离开了(   )
      A . 地月系 B . 银河系 C . 河外星系 D . 可观测宇宙
    2. (2) 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   )
      A . 稳定的太阳光照 B . 安全的宇宙环境 C . 适宜的温度 D . 有天然卫星
  • 2. 图为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一幅彩绘帛画,画中有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骏(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最适宜在我国西南地区推广 C . 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 . 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量
    2. (2) 材料中所记载的现象可能为(   )
      A . 黑子 B . 耀斑 C . 日珥 D . 太阳风
    3. (3) 该现象异常时,产生的影响有(   )
      A . 白天时间变长 B .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 . 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D . 全球大范围内出现强降雨天气
  • 3.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 ,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婉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下图左为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下图右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图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五大连池风景区的火山喷发时火山喷发物的物质来自(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 (2) 关于图右中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 B . ①②合为岩石圈 C . ③层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 ④层的温度很高密度很小
  • 4. 图为某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推测②地层形成时的环境特点(   )
      A . 温暖浅海 B . 干燥荒漠 C . 森林茂密 D . 冰雪广布
    3. (3) 古生代末期,发生的灭绝事件是(   )

      ①蕨类植物明显衰退②古老的两栖类灭绝③恐龙灭绝④原始鱼类灭绝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 6.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下图为阳朔峰林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对应的是(   )
      A . 石灰岩、流水堆积地貌 B . 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 C . 花岗岩、喀斯特地貌 D .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
    2. (2) 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
      A . 地处热带,物产丰富,环境承载量大 B . 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 . 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 . 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 7.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④必须有人为的因素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③
  • 8. 下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 . B . C . D .
  • 9. 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气体成分(%)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

    0.05

    1. (1) 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氩气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质 B . 氮气中的氮元素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 C . 氧气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 . 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2. (2) 图中(   )
      A . 干洁空气只分布在①层 B . ②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C . ②层适合飞机飞行 D . ③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 10. 据估算,月球每年接受的太阳能总量,相当于地球上人类每年消耗能量总和的2.5万倍。如果在月球表面建设大型的太阳能光伏电厂,并通过电波传送到地球,完全可以解决目前人类对所有能源的需求。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相比于地球,月球受热过程中缺失的环节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地面夜晚比月面夜晚温度高,主要是因为有(   )
      A . B . C . D .
  • 11. 热力环流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四种“近地面大气热力环流”图绘制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2. (2) 有关②④环流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形成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 B . 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C . 气流总是由低压流向高压 D . 夜晚陆地的近地面形成低压
  • 12.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 a减弱 B . b增加 C . c增加 D . d减弱
    2. (2)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   )
      A . 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B . 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 . 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D . 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 13. 下图左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下图右为太平洋170°W某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左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 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度 B . 海水密度,海水盐度,海水温度 C . 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 D . 海水盐度,海水密度,海水温度
    2. (2) 图右可知(   )
      A . 海水表层水温一般低于深海 B . 该地位于极地附近海域 C . 水深1km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 D . 水深1k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大
    3. (3) 我国正在数千米的海底建设深海空间站,其面对的困难有(   )

      ①低温高压②环境黑暗③强腐蚀④风浪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4.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沙能电站,是潮汐发电的试验基地。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规模居于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潮汐能的能量来源于(   )
      A . 海陆间水循环 B . 天体引潮力 C . 太阳辐射 D . 重力势能
    2. (2) 潮汐能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

      ①为清洁能源,无污染②造价较常规水电站高③存在周期性间歇④能源集中度差,密度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 1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1. (1) 上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该地主要受风(填风向)影响,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甲,乙,丙
    2. (2) 黄土高原是在作用下形成的,而现在的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在作用下形成的。
  •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屋顶绿化是人们根据建筑屋顶的荷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条件,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在建筑屋顶种植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植物,以营建绿色景观。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 (1)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空间分布特点。
    2. (2)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所学知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3. (3)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4. (4) 运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降水形成的知识,简要说明城市降水会比郊区多的原因。
  •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不同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材料三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曾断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 (1) 写出图中部分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
    2. (2) 材料三中体现出来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 . 联系地球圈层 B . 促进水体更新 C . 塑造地表形态 D . 促进能量转换
    3. (3) 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4. (4) 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满,请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