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2-30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2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再一次为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课题交上了完美的答卷,为办成绿色冬奥会,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A . 冬奥会场馆80%以上使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 B . 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                                                                                                   C . 采用氢能作为火炬能源 D . 为观众免费提供大量的一次性用品
  • 2. 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 .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 .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 .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 3. 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A . 食盐水 B . 白酒 C . 蔗糖水 D . 白醋
  • 4. 非洲旱季,常用Hippo roller(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运水。下列选项中,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1九上·镇海期末)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 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 . 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 C . 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 . 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 6. (2014·绍兴)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硝酸铵属于氮肥 B . “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 . 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 . 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 7. 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 .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 C .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 .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 8. (2018·湖州) 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 .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9. 2022年2月6日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3:2逆转韩国女足夺冠!如图所示为一队员传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足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B . 足球下降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 足球到达最高点时动能不为零      D . 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 10. (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溶液

    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体

    C

    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滴加稀盐酸,直到刚好无气泡产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2·湖州) 甲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在大小为6牛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速度为5米/秒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甲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 甲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6牛 C . 当F的大小为6牛时,做功的功率为30瓦 D . 当F的大小为10牛时,甲物体将做速度大于5米/秒的匀速直线运动
  • 12. 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 . 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B . 硫酸、硝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 , 所以电离时只要能产生H+的化合物都是酸 C .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D . 有机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 , 所以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也能生成H2O和CO2
  • 13. (2019·下城模拟)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符合要求的是(   )

    A . Fe(NO3)3、FeCl3、Fe(OH)3 B . C,CO2 , CO C . CaCO3、Ca(OH)2、CaO D . CuO、Cu(OH)2、CuCl2
  • 14. (2022九上·婺城期末) 一位摄影爱好者采用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了极限跳伞运动员从悬崖上跳下的过程。从运动员离开悬崖时开始,每隔0.3s曝光一次,得到了一张记录运动员在打开降落伞之前的一段下落情况的照片,如图。已知运动员从a点到d点可视为沿竖直方向运动,通过ab、bc和cd的时间间隔均为0.6s,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对于运动员从a点到d点的下落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B .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等于在cd段所做的功 C .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功功率比在cd段做功功率小 D .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 15. 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

    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23∶24∶65

    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填空题(共7大题,每空2分,共36分)
  • 16. 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 (1) 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 (2) 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
  • 17. 柠檬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可做为食品的酸味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用于清凉饮料、果酱、水果和糕点等食品中,“雪碧”饮料中含有柠檬酸。无水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
    1. (1) 柠檬酸所属的物质类别是。(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下列物质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 . 铁锈 B . 纯碱 C . 硝酸钾 D . 苛性钠
  • 18. 如图是小明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

    1. (1) 图甲中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 , 图乙中小明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 , 则F1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重为600牛的小明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重力势能增加 焦。
    3. (3) 体育中考时,小明在60秒内完成10个引体向上,获得满分,小明引体向上做功的功率为瓦。
  • 19.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

    1. (1) 确定A溶液是溶液;
    2. (2) 取B、E原溶液少量混合时的现象为
    3. (3) 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2021九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沿光滑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是的(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球在B点的机械能在A点的机械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应该是图中的曲线。

  • 21. 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0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J,则木块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是J,整个运动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木块的左端可能位于(选填“C点”、“B点”、“D点”)。

  • 22.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白色沉淀A是(填化学式)。
    2. (2)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3. (3) 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5大题,每空2分,共42分)
  • 23.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 (1) 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两图;实验中应保证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2. (2) 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本实验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的是。(选填“转换法”、“等效替代”、“类比法”)
  • 24.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毫升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 (1) 【实验结论】

      a.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b.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 (2) 【实验反思】a.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b.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c.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两个方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理由是

  • 25. 现有一份质量为m1的氧化铜样品,小金想要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1. (1) 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的目的是
    3. (3) 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装置B增重m2 , 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用实验所得数据表示);
    4. (4) 小胡觉得该装置存在不足,请指出错误之处
  • 26. 风车可以将风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小宛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架小风车,想粗略测定风车在一定风速下做功的功率。

    1. (1) 观察实验装置,小宛还需要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刻度尺、托盘天平、
    2. (2) 实验时,逐渐增加挂在细线下的回形针数量,直到细线恰好缓慢匀速提升回形针为止。若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则风车对回形针做功的功率P=(表达式中的物理量均用符号表示)。
    3. (3) 看了小宛的实验,小郑认为他的测量结果小于此过程中风对风车做功的功率。以下理由支持小郑观点的有      
      A . 旋转的风车也具有一定的动能 B . 悬挂回形针的细线具有一定质量 C . 风车的转轴与支架之间存在摩擦
  • 27. 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成分可能有 H2、CO、CO2、N2和水蒸气。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检验半水煤气的某些成分,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碱石灰是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瓶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D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
    3. (3) 实验结果证明有H2、CO、CO2存在,根据实验装置回答,证明CO存在,只需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为了测定半水煤气中 H2、CO 质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若步骤Ⅳ中浓硫酸质量增加a 克,步骤Ⅴ的KOH溶液质量增加b 克,则半水煤气中H2与CO的质量比为(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

四、解答题(第28题4分,第29题4分,第30题6分,第31题8分,第32题8分,第33题7分,共37分)
  • 28. (2021九上·义乌期中) 在某次打捞水下的物件时,用了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下打捞物件。若机器人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机器人在水下以0.5m/s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1min,机器人水平推力做的功为多少焦?

  • 29. 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强水”的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强水”中有硝酸,“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其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
    1. (1) X的化学式为
    2. (2) 19.2克铜完全反应最多可生成Cu(NO32多少克?
  • 30. (2021九上·慈溪期中)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 (1)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g 。
    2. (2) 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 (3) 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 31. 动车组是城际间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编组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等特点而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动车组是由至少两节机车或带动力的车厢(动力车)和若干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所组成的列车。假设每节车厢的总质量均为7.5×104kg.其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带动力,它们的额定功率分别为3.6×107W和2.4×107W,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

    1. (1) 若动车组只开动了某一节的动力,动车组行驶时的速度v(米/秒)与它所受的牵引力F(牛)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即保持额定功率不变),则这列动车组动力来自 。(选填“第一节”或“最后一节”)
    2. (2) 有一动车组共由8节车厢连接而成,30分钟内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了90km,求动力车牵引力做的功和它的实际功率?
    3. (3) 若动车组以恒定的功率6×107W(同时开动第一、最后一节的动力)沿平直轨道行驶,如果限定动车组的速度不超过80米/秒,那么动车组至少由几节车厢组成?
  • 32. (2021九上·奉化期末)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小科取部分样品与稀硫酸反应(所用的稀硫酸均从同一试剂瓶倒出),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所取样品质量(g)

    20

    15

    10

    15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6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4

    9

    a

    9

    1. (1) 表格中a的数值为
    2. (2) 第次实验结束后,酸还有剩余。
    3. (3) 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 (4)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3. 小球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点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t1)消除外力F。然后,小球冲上竖直平面内半圆环,能维持在圆环上做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C(t2)后抛出,最后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A处(t3),如图所示,试画出小球在整个过程中动能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形,并说明理由。(AB和半圆环表面光滑,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