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8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水文化是存在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水的相关文化,它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关于水的观念等。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对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 .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 . 含硫酸的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流 D . 单一净化过程中,过滤是净化程度最高的
  • 2. 与海南岛相比,义乌四季分明,气温夏高冬低。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貌 B . 海陆分布 C . 纬度位置 D . 以上都是
  • 3. (2018八上·萧山期中) 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 .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B . 吸管吸饮料 C . 吸盘挂钩 D . 吸尘器
  • 4. (2017八上·海宁月考) 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0八上·仙居期末)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达相关选项的方向或刻度的是( )
    A . 甲:大气对流运动的方向 B . 乙: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方向 C . 丙:对流管中水流动的方向 D . 丁:密度计上的刻度
  • 6. 094型战略核潜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核潜艇,下列有关该潜艇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潜艇通过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 B . 浸没在水中的核潜艇上浮时,所受浮力会逐渐变大 C . 浸没在水中的核潜艇下潜时,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D . 漂浮在水面的核潜艇所受的浮力与自身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 7. (2021八上·义乌月考)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表示均一稳定 B . B表示溶剂 C . C方法可为蒸发溶剂 D . D方法可为增加溶质
  • 8. (2021八上·椒江期末)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被触碰后,含羞草的叶片会闭拢,这是反射现象 B . 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C . 正常人饭后血糖水平基本稳定,这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D . 人醉酒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与脑干受到酒精刺激有关
  • 9.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小球A,B分别放入容器中静止,A球沉底,B球漂浮,如图所示, , 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 )

    A . 两个小球的重力: B . 两个小球的浮力: C . 两种液体的密度: D . 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10. 走在街道上,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你的名字,你立刻转过头。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 .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 转头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 D . 完成该反射的途径是③→②→④→①→⑤
  • 11. (2021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这些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实验,小桌子上增加砝码后,桌脚与海绵接触位置凹陷更明显,则说明物体重力

    越大压强大

    B . 如图乙实验,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下降 C . 如图丙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当地大气压强的值 D . 如图丁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 12. (2021七下·鄞州期中) 如图甲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乙烧杯中的某饱和溶液的溶质为A、B、C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B . 在t2 ℃时,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形成80 g溶液 C . 将t2 ℃下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D . 生石灰与水反应完全后,如图乙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C
  • 13. 如图所示的瓶内盛有水,瓶口用橡皮塞盖紧,瓶塞中央插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内水面比管外低。当瓶壁上a、b、c三个小孔的塞子同时拔出的时刻(   )

    A . 三个孔都有水流出 B . 只有a孔有水流出 C . 只有c孔有水流出 D . 只有b、c两孔有水流出
  • 14. (2020八上·杭州竞赛) 下列四个相同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D容器中的液体(和水不相溶)比水的密度大,如图所示。当四个容器中的冰熔化后,A、B、C、D四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分别变为h1、h2、h3、h4 , 则(   )

    A . h4>h1=h2>h3 B . h1=h2=h3=h4      C . h4>h1>h2>h3 D . h1=h2=h4>h3
  • 15. 已知硫酸溶液密度大于1,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某硫酸的质量分数为W,取等量的两份硫酸溶液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⑴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质量减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

    ⑵蒸发溶液后恢复至室温,溶液体积减为原来一半,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2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W1﹥W2 B . W1﹤W2 C . W1=W2 D . W2﹥2W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十分有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甲,曲线表示正常人的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变化的情况,则该激素是
    2. (2) 如图乙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 17. 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 (1) 图中B端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2. (2) 验证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
  • 18. (2021八上·兰溪月考)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各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2. (2) 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的影响。
  • 19. 如图为自制发球机示意图,当吹风机向水平管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变。已知球的质量为2.5g,竖直方向受大气压作用的等效面积为12.5cm2 , 若不计管壁摩擦,当球下方和上方气压差为 Pa时,球恰能上升;若考虑管壁摩擦,则需要乒乓球上方的风速(g取10N/kg)。

  • 20. 将种有植株的两相同盆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独立的黑暗房间内,且将光源摆放在不同位置照射植株,经一段时间后,其生长状况如图一所示,若此时把光源移开,再经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生长方向。若图二为预测茎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则甲、乙两处的茎生长方向分别为 、。(填序号)

  • 21. 如右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饱和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硝酸钾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 (1) 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V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不变”),实验前在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2. (2) 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FAFB
  • 22. 将纯净的氯化钠配制成溶液。20℃时,向 4 个盛有 2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 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9

    36

    81

    90

    溶液质量/g

    209

    236

    272

    272

    若将①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g.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将④继续恒温蒸发 100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36g 的固体

    d.20℃时,20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72g.

  • 23. 学习浮力知识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将30cm高的长方体A竖直放在圆柱形容器内。

    1. (1) 向容器内缓慢注水,当长方体A刚好对容器底部无压力时,停止注水,水深为18cm,如图甲所示。这一过程中,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加,长方体A所受的浮力逐渐
    2. (2) 继续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到注满。关于长方体A浸在水中的深度h与新注入水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下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 (3) 将长方体A与合金块B(ρB=6ρ)粘合成一个整体,放入水中静止后,长方体A刚好漫没,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整体倒立放入水中,松手后这个整体保持竖直静止状态,则该状态下长方体A的底面所在深度处水的压强为。已知:ρ=1.0×103kg/m3 , g=10N/kg,粘合剂的质量与体积忽略不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 24. 为检测噪音对人体反应快慢的影响,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两个同学做好如图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夹住,记录数据。

    ②重复步骤①2次,对数据求平均值。

    ③播放大分贝音乐,重复步骤①②。

    ④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1. (1) 步骤①中,记录的数据是
    2. (2) 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许多量需要控制相同,请列举一种:
    3. (3) 实验发现,播放大分贝音乐后,所得数据的数值较大。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5. “底部很平滑的圆柱体铁块沉到装水的烧杯底部时,还受到浮力吗?"

    小红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

    小美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

    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 , 如图甲所示。

    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 , 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

    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_F2(选填“=”“>"或“<”) ;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 或“<”)。

    [实验结果]

    若实验测得F1=7.9N, F2=6.9N。则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

    小红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

  • 26. 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 (2) 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 (3) 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玻璃棒、
    4. (4) 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27. (2021八上·柯桥月考)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建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逬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 28. (2020八上·杭州竞赛) 某科学实验小组想测量一块特殊金属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利用一个轻小的塑料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1) 如图甲所示,将空塑料瓶和金属块分别系在绳子两端,并将金属块浸没在装水的烧杯中。用量筒缓缓向空塑料瓶中逐渐加水,待金属块静止时,金属块共受到个力的作用,记录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为V1
    2. (2) 将金属块从烧杯中取出,,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记录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为V2
    3. (3) 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是ρ=(水的密度已知,用ρ表示);
    4. (4) 分析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设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写出一个即可),这个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4分+6分+8分+10分+7分,共35分)
  • 29. 小茗同学将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 (1) 往甲杯溶液加入5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 (2) 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 30. 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1. (1) 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 (2) 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
  • 31.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漏刻的简单模型。

    图中容器A是底面积为25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缸,容器顶盖上有大小两个孔;B是用密度为0.5×103kg/m3塑料制作的边长为10cm立方体底托;C为质量可忽略不计、总长度为60cm的轻质塑料标尺,标尺的一端与底托相连,标尺上均匀的刻有厘米刻度;D为固定于容器盖口处的指示箭头。

    某次模拟计时实验中,同学们先将自来水龙头调至均匀间隙滴水状态,并测得水龙头每分钟滴水50滴,并用量筒测得每50滴水的体积为25.0cm3.再在容器A中加入适量水,将底托B放入水中,使其浮于水面上,此时标尺C呈竖直状态且位于大孔下方,指示箭头D恰好指于标尺的顶端零刻度处。此时开始滴水计时,假设整个计时过程标尺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经过3小时后,问:

    1. (1) 指示箭头D应指在标尺上何处?
    2. (2) 此时标尺和底托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牛顿?
    3. (3) 此装置最多还能计时几小时?
    4. (4) 若要使此装置的计时总时间增加一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 32. (2020八上·杭州竞赛) 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图中4个点表示饱和溶液有,这4个点所表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2. (2) 将m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再加入g溶质,点Z向点W移动的方法是
  • 33. 有两个透明的有机玻璃桶甲和乙,甲内装有部分水,水里悬浮着装置A(上方是充有气体的气球,下面悬挂着一块小铝块,用细线连接),乙内弹簧秤下挂有一块小木块,活塞与桶壁之间无摩擦但密闭。(查阅资料:密闭容器中,当液面上方的压强增大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也将增大。)当向下压活塞时:

    1. (1) 请预测:甲中A装置将怎样运动。简要解释以上判断的原因
    2. (2) 乙中弹簧秤示数将怎样变化。请简要解释以上判断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