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 1. 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通过三省六部制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这一制度(   )
    A .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B . 扩大了宰相的行政权力 C .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D . 标志官僚体制正式确立
  • 2. 下表所示是汉朝部分皇帝关于法律制定的诏令。表中信息说明两汉时期(   )

    皇帝

    诏令

    西汉宣帝

    “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不株连他人)”

    西汉成帝

    赐予高龄老人王杖并赋予他们一些特殊权利

    东汉章帝

    “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定其律,毋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

    A . 儒者成为司法裁判主体 B . 儒家经典被援引入法律 C . 法律制定遵循民本思想 D . 法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3.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

    A .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 . 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 .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4. 唐朝进士科考试中实行别头试,即凡是省试主考官州郡发解官和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门生故旧等参加科举考试,都应另派考官,别院应试。别头试的实行(   )
    A . 杜绝了科举考试的舞弊现象 B . 旨在扩大朝廷的官吏来源 C . 有利于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 D . 表明科举取土的流程规范
  • 5. 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路、州(府)、县三级体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复官吏。这一建制(   )
    A .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 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 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 6. (2022高三上·深圳期中)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B . 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 . 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D .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 7.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
    A . 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 B . 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 . 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 8. 自康熙时准噶尔叛乱以来,持续七十余年的西北边患暂告终结。此后至道光初的六十年间,新疆、蒙古没有发生大的变乱。这主要得益于(   )
    A . 清朝强大的武力镇压 B . 外部势力不再支持西北叛乱 C . 西北人民拥护中央政府 D . 清政府合理的民族政策
  • 9. (2021高二上·麻城月考) 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
    A . 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 B . 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 .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 D . 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 10. 下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间点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情况。这说明新中国(   )

    A .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B . 突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C . 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D . 适应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 11. (2022·洛阳模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   )
    A . 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B . 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C .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 . 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 12. (2022高三上·辽宁月考) 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    )
    A . 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B .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结束了西欧的分裂割据 D . 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 13. 1202年,法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在正式官方场合称自己是“法兰西王”,1205年又使用了“法兰西王”,法国领土上的居民遂有了自己民族的正式称谓—“法兰西”,这一民族称谓一直沿用至今。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
    A . 表明法国民族语言的形成 B . 标志法国民族国家的诞生 C . 促进法国民族意识的萌发 D . 推动法国民主思潮的传播
  • 14.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规定(   )
    A . 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B . 承认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C . 说明欧洲均势体系的形成 D . 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 15. 有学者论及某国的政体时指出,这种全新的政体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主要表现是通过议会主权有效限制了王权,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据此可知,该国(   )
    A . 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 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失败 C . 成为近代代议制国家典范 D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
  •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
    A .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 . 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 . 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 . 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 (1) 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2.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整个的统一运动非常像滚雪球——现在我们需要稍作修正的是,这种雪球不是一个,而是好多个,东南西北中都有——但相当长时期内,中原始终是最大、最有活力的一个。其中以商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魏晋南北朝、宋元之际和清前期为最甚,至少有过五次高潮。作为这种历史运动的总结,统一的民族称谓看起来还是应该称“中华民族”。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14至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形成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新中国的外交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也站在了一个空前的起点上。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可概括为联苏反美、反美反苏到联美遏苏,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一中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新中国各个时期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为我国外交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而使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形势。我国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各国的关系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的外交”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中叶,由于土地兼并、隐漏,人口逃亡流失,户田二籍混乱失真,“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缩短,财源枯竭,所谓“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针对这种弊端,张居正于万历六年(1578年)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饭)”,成效立见。

    ——摘编自曹大为《评张居正改革》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