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社会法治一轮复习:04 城市聚落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上·拱墅期中) 关于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乡村交通发达 B . 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 . 城市人口稀疏 D . 乡村公共设施完善
  • 2. 聚落的两种形态为(  )
    A . 村庄和城市 B . 乡村和城市 C . 集镇和城市 D . 乡村和集镇
  • 3. 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聚落应该选在地形平坦宽阔,水源充足的地方 B . 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 C . 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沿湖或沿海分布 D . 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城市和乡村
  • 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   )
    A . 农村 B . 牧村 C . 林场 D . 渔村
  • 5. 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口密度 B . 劳动生产方式 C . 经济收入 D . 生活方式
  • 6. (2021七上·洞头期中) 下列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是(   )

    ①人口众多        ②土壤肥沃          ③水源充足       ④交通便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城市明信片可以承载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气质。下图是北京的“城市明信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城市明信片反映的城市聚落的特点是(  ) 
      A . 商业落后 B . 交通以水运为主 C . 建筑密度大 D . 经济以农业为主
    2. (2) 图中故宫、京剧、武术等,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 . 文化中心 B . 政治中心 C . 国际交往中心 D . 科技创新中心
  • 8. (2022七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疏而低 B . 乡村聚落人口集中,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C .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医院多 D . 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城市,后有乡村
  • 9.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   )
    A . 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 . 威尼斯城——法国 C . 平遥古城——中国山西省 D . 丽江古城——中国湖南省
  • 10. 清代宫廷画师冯宁所绘的《金陵图》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城内商业繁华,街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蔚为大观。下图为《金陵图》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 . 乡村聚落 B . 城市聚落 C . 渔村聚落 D . 牧村聚落
    2. (2) 图中景观可以反映当时南京(     )

      ①工业发达       ②人口众多       ③商业发达       ④人口较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1七上·平阳期中) 下列属于乡村和城市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 .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 . 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 12. (2022七下·乐清期末)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波斯湾西海岸的卡塔尔举行,届时全世界的球迷都会关注卡塔尔,下列关 于卡塔尔城市景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摩天大楼,繁华的街道 B . 风景如画的大学校 C . 现代化的工业设施 D . 层楼盛宇的吊脚楼
  • 13.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差异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海徐汇区高楼林立 B . 杭州上城区农田遍布   C . 临安天目山人口密集 D . 淳安芹川村交通纵横
  • 14. 图中的甲乙两图是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照片,下列叙述能够正确反映它们差异的是(     )

    ①乡村有农田、果树、池塘

    ②乡村的路网更密集,城市的建筑更稀疏、低矮

    ③乡村车辆多,城市车辆少

    ④城市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5. (2021七上·滨江月考) 下图中①②③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   )

    A . B . C . D . 无法确定
  • 16. 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 .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 . 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 . 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 17. 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团块状 B . 丙聚落的人们一般从事捕鱼等生产活动 C . 乡村和城市的聚落规模没有差别 D . 丁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 (3) 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 . 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 . 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一律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D .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18. 下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水源 B . 气候 C . 土壤 D . 地形
  • 19. 下面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 (1)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 B . 交通 C . 河流 D . 资源
    2. (2) 下列条件中,不属于促进城市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 . 资源丰富 B . 交通便利  C . 人口密集 D . 山清水秀
    3. (3) 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它能适应当地环境 B . 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 . 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 . 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 20.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②①
    2. (2)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 . a、b、c B . d、e、f  C . a、b、d D . a、b、f
  • 21. (2022七上·海曙期中)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武汉市采取措施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按城市功能划分,图1所示区域应该属于( )
      A . 商业区 B . 旅游区 C . 生活小区 D . 高科技园区
    2. (2) 根据常用图例判断,图1中C、D两点之间的符号表示( )
      A . 公路 B . 高速公路 C . 长城 D . 铁路
    3. (3) 若武汉市要在图2的A、B两地间铺设新的排水管道,则要准备的管道长度约为( )
      A . 2千米 B . 4千米 C . 6千米 D . 8千米
  • 22.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发展水平的差异 B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C . 人口多少的差异 D . 社会制度的差异
  • 23. 造成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B . 居住人口的文化程度 C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 占地面积的大小
  • 24.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结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B . 聚落的形成与动物种类相关 C . 聚落是人类各种聚居形式的场所 D . 聚落的发展不受生产技术的影响
    2. (2) “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 . 城市,“阡陌交通” B . 乡村,“屋舍俨然” C . 城市,“土地平旷” D . 乡村,“良田美池”
  • 25. 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居民人口多少的差异 B . 占地面积大小的差异 C .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 . 地形的差异
  • 26.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 B . 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到此一游” C .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 D . 不控制污染气体对文化遗产的侵蚀
  • 27. (2021七上·秀洲月考) 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
    A . 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 . 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 C . 乡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严重   D . 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低矮
  • 28. 读浙江省绍兴市区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A、B两处的城市功能,叙述正确的有(   )

      ①A为文教区      ②B为工业区   

      ③A是生活区      ④B为商业、旅游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   )

      ①工业比较发达   ②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③政治活动为主   ④集各种功能于一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分布于皖南和赣北。其造型丰富,以马头墙、青瓦白壁最有特色。其中,马头墙由砖瓦砌成,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被称为“风火墙”或“封火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徽派建筑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 . 城市,这里地形平坦开阔 B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 城市,这里房屋造型丰富 D . 乡村,这里有防火的马头墙
    2. (2) 徽派建筑位于我国的(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 30. 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乡村景观且位于贵州地区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有些传统聚落被完整地加以保护,主要是因为这些聚落(  ) 
      A . 可以成为旅游资源,能带来经济效益 B . 能使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 C . 记录了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D . 留存着古董、文物,价值很高
  • 31.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②①
    2. (2) 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交通拥堵b.住房 紧张c.受教育条件好d.环境质量下降

      A . a、b、c B . b、c、d C . a、c、d D . a、b、d
  • 32. 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   )
    A . 当地的气候特点  B . 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 C . 当地的地形特点  D . 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
  • 33. 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
    A . 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 B .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 .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 . 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
  • 34. 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B . 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 C .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 . 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 35. 下图是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图中的聚落形态,推断该地区的地形可能是(     )
      A . 平原或高原 B . 山地或高原 C . 高原或盆地 D . 山区或平原
    2. (2) 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最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
  • 36. 读甲、乙两幅景观图和聚落分布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所示为聚落。
    2. (2) 丙图中A、B、C三处聚落选址时考虑的共同的地形因素是
    3. (3) A、B、C三处村落最有可能率先发展为城镇的是,理由是
    4. (4) 造成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C人口性别的结构             D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5. (5) 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B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 37. 传统民居的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它能像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蚝宅”是广州番禺、沙湾的传统民居,宋元时期就有记载。这里的原住民们,自小就过着踩水打鱼的生活,他们利用生蚝壳修建房屋。这种材料修建的房屋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寿命很长,当地会有“千年砖,万年蚝”的说法。“蚝墙”不怕渗水和潮湿气候的腐蚀,坚硬不怕虫蛀。垒墙的时候,把壳尾朝外,按照45度角的方式倾斜摆放整齐,下雨时雨水就能直接流到地上。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夏季高温天气下,还能让人感到十分凉爽。

    1. (1)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蚝宅”所在地区的聚落为
    2. (2) “蚝宅”所在地区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以(种植业/渔业/林业)为主。
    3. (3) “蚝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列举出至少两条。①。②
    4. (4) 传统的“蚝宅”建筑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请你提一条好的建议
  • 3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逐日加快。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塌;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

    材料二: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重要手段。

    1. (1) 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2. (2)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 (3) 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 39. 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而每一个社区都处于一定的区域中。   

     

    1. (1) A图表示聚落,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B图表示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从出现的时间来看,聚落晚于聚落。 
    2. (2) 将下列字母填写在表中适当的位置。   

      a.大型超市  b.养殖场  c.立交桥    d.林场   

      e.市政府    f.果园    g.高等院校  h.农田   

       

    3. (3) A图和B图景观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