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富春中学等5校2022-202...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 四季如春 B . 烈日炎炎 C . 长夏无冬 D . 终年高温
  • 2. 超强台风“梅花”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 . 水汽输送 B . 地表径流 C . 降水 D . 蒸发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中午12点 B . 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吹的是西北风 C .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湿球温度计差值越小   D . 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测量降雨量,其计量单位为毫升
  • 4. 消毒液用途比较广泛,使用消毒液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根据说明书(如图)配制消毒液,下列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 天平 B . 量筒 C . 烧杯 D . 玻璃棒
  • 5. 以下关于图中A、B、C三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 . A地降水最多、B地降水最少;B,C两地的气温没区别 B . A地气温最高、C地降水最少;C地位于背风坡 C . 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 D . A地气温比B地要高,但降水量两地没区别
  • 6. (2021八上·江干期末) 利用硫酸铜溶液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判断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    )
    A . 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 . 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 . 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 . 再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 7. 一只铁质的水桶重49牛,装满水后重147牛。如果小明提着这桶水并将它浸没在水中,此时小明所受的拉力是(   )
    A . 147牛 B . 小于49牛 C . 等于49牛 D . 大于49牛
  • 8. 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 .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 .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 .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 .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 9. 食盐在20℃时溶解度为36克,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目的是(   )
    A . 将100克1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50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30% B . 向50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C . 向1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克食盐,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25% D . 将50克5%的食盐溶液蒸发掉25克水,使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达到10%
  • 10. (2021八上·萧山期中) 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1. (2021八上·杭州期中) 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木块上浮 B . 硝酸钾溶液温度上升 C . U 形管的左侧液面下降 D . 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 12. (2021八上·杭州期中) 下列所述气候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是(    )  
    A .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 .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 .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 . 郑州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 13. (2020八上·杭州月考) 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 . 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 . 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 .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 14. (2020八上·秀洲月考) 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15. (2021八上·杭州期中) 把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小球沉入容器底部,从溢水杯中溢出8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在水面,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 . 大于 8g B . 小于 8g C . 等于 8g D . 无法判断
  • 16. (2021八上·杭州期中) 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开化上游,它造就了浙江这块土地上早期文明的曙光,造就了良渚文明。如图所示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江面平面图,江水从上游B点流向下游A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 B . 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慢,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 C . 古人在A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大 D . 古人在B点打渔时,江水流速快,流水对江岸的压强小
  • 17.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边长2m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 . 反映浮力随h变化图像的是① B . 物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4×104N C .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6×105N D . 物体的的密度为4×103kg/m3
  • 18. (2017八上·海宁月考) 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 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 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 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 19. 某同学为了研究自行车轮胎气体压强的大小,用打气筒给轮胎连续均匀充气t1时间,打气完毕后关好气门芯,又观察了Δt时间。他测得t1+Δt时间内轮胎内气体压强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atm等于1标准大气压),则由此图可推知(   )

    A . 当轮胎内气压达2个标准大气压时,轮胎可能发生爆炸 B . 在t1+Δt时刻,轮胎内部气体的压强就是当时的大气压强 C . 0~t1时间内,轮胎是不漏气的 D . 在t1+Δt时间后,轮胎还将继续漏气,直到内部压强为零
  • 20. 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类的液体,将三个相同的铁球分别下沉到各容器底部,当铁球静止时,比较三容器底部所受铁球的压力(   )

    A . 甲最小 B . 乙最小 C . 丙最小 D . 大小一样
二、填空题(21-23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 40分)
  • 21.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⑦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名称
    2. (2) 环节②和③主要发生在大气的 层;
    3. (3) 海陆间水循环由 环节完成;(填序号)
    4. (4)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 生活中要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 . 生活垃圾往河流里倾倒,充分利用水资源 C . 农业上采用滴灌等新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 D .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净化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
  • 22. 给下列物质归类: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肥皂水⑤泥水⑥色拉油和汽油混合⑦血液⑧色拉油与水混合。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序号)
  • 23. 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科学小组为了探究水的组成,他们用如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检验C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2. (2) 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示式:
    3. (3) 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
    4. (4) 如图ABC能表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变化,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24. (2021八上·温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想使烧瓶向下沉,应该从A管(填“吸气”或“吹气”),所受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5. 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克,体积为cm3

  • 26.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 (1) 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可采用方法;
    2. (2) 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3. (3) 5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三所示的现象。A试管中溶解的物质是。若将温度都降到2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7. 观察下面的小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 (1) 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2. (2) 在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选择正确的序号并排序)

      ①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          

      ②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

      ③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

      ④压强差使得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其不掉落。

    3. (3) 图丙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4. (4) 在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 。(填字母)
  • 28. 小科同学在t℃下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中的溶液属于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 (2) 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3. (3) 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 44分)
  • 29. 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地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水,F是升降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物(牛)

    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F1(牛)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F2(牛)

    1

    2

    1.5

    0.5

    2

    1.0

    1.0

    3

    0.5

    1.5

    1. (1) ①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如上表乙所示,该过程中重物所受浮力逐渐(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②小明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用字母表示),即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

    2. (2) 小明还想利用装置乙继续探究,用薄铁片、烧杯、水和食盐水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弹簧秤示数。

      步骤二:调节平台F让重物一半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步骤三:保持平台F高度不变,将E中的水倒出,改为装满食盐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

      步骤四:对比数据,得出结论。

      ①小明以上操作步骤探究的问题是:。 

      ②步骤三中“保持平台F高度不变”的目的为:

  • 30.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不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实验

    1. (1) 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2. (2) 写出以上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写出一条即可)
    3. (3) 操作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4. (4) 粗盐提纯实验的最后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若此实验精盐的产率偏高(产率=所得晶体的质量÷所取样品的质量×100%),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 .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 .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 . 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 . 所得的氯化钠晶体没有烘干,带有水分 E . 过滤后滤纸是湿的,纸上含有溶液中的食盐
    5. (5)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

      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则应怎么处理?

    6. (6) 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 . 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 . 称量时砝码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 .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 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E . 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 F .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有溶液洒落
  • 31. 利用如图所示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以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 (1) 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
    2. (2)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用刻度尺测出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如上图所示,并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3. (3) 则当地大气压的值为
    4. (4) 小明操作均正确,但发现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偏大,则可能原因是
  • 32. 小科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 (1) 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漂浮在液体中。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选填“越长”、“越短”或“”不变”)
    2. (2) 小科根据图甲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³, 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9、1.0、1.1的刻度线,如图乙A,B,C,D所示,则标示正确的图是
    3. (3) 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境如丙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丙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ρ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h和ρ、ρ , H的关系式是h=
  • 33. 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四、综合计算题(共 16分)
  • 34.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 (1) 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克。
    2. (2) 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克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3. (3) 若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来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再加多少毫升的水?
  • 35. 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成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底面积为2m2 , 高25厘米,质量为20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 (1) 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 (2) 静止时,空“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3. (3) 若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50千克,“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厘米,则“菱桶”内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
  • 36.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节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

    1. (1) 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高压锅内气压变大,锅内水的沸点 
    2. (2) 已知调节螺丝每向下旋转1毫米,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就增大0.1牛,大气压强为1.0×105帕,限压阀质量为50克,排气孔面积8毫米2 , 且测得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如表,当调节螺丝下旋转5毫米时,此高压锅内煮食物时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约为多少?

      气压P/(×105帕)

      1.1

      1.2

      1.4

      1.7

      2.0

      2.3

      2.7

      3.1

      3.6

      水的沸点/℃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