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2-12-27 浏览次数: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年2月15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瀚海雾松景观(下图)。雾松俗称树挂、凌构,在气候相对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雾松景观相对罕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最有利于瀚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
      A . 晴朗大风的白天 B . 晴朗微风的夜晚 C . 风雪交加的夜晚 D . 微雨蒙蒙的白天
    2. (2) 雾凇的形成需要水汽补充,新疆瀚海雾凇形成过程中水汽大多来自(   )
      A . 冰川融水 B . 地下水蒸发 C . 植物蒸腾 D . 湖泊和降雪
    3. (3) 瀚海雾凇罕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沙漠人烟稀少②发生频次较低③气象站少,预报困难④昼夜温差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图为2021年某月10日甲、乙两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示为北京时间。研究发现,乙地所在地形区出现了世界上独特的孤立无霜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某月”最可能是(   )
      A . 3月 B . 6月 C . 9月 D . 12月
    2. (2) 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 西北方向 B . 东北方向 C . 东南方向 D . 西南方向
    3. (3) 乙地所在地形区成为“孤立无霜区”的地理背景有(   )

      ①强冷空气南下②焚风效应显著③太阳辐射充足④地形相对封闭⑤纬度位置适中

      A . ③④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④⑤
  • 3. 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考察发现,河谷两岸甲、乙区域温泉的水温差异明显。图为“茶洛温泉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 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 B . 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C . 卵石层、花岗岩、石灰岩 D . 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2. (2) 影响甲、乙区域温泉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岩性②高程③地形④植被

      A . 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4. 某省野生菌种类和自然产量居全国之首,每年5月开始陆续上市,这场盛宴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野生菌是和树木共生的菌类,其菌丝将植物的根尖包裹起来,还会向根内侵入,钻入植物根皮层及其以外的细胞之间。植物根系和真菌建立的共生结构即为菌根,有“倒过来的地下森林网络”(下图)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省最可能是(   )
      A . 黑龙江 B . 江苏 C . 西藏 D . 云南
    2. (2) 关于野生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野生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降低了地表植物多样性②野生菌的菌根能帮助植物在岩石基质或缝隙中生存③扩大自然采摘,增加农民收入是可持续发展的举措④野生菌的上市时间与当地的雨季长短关联度比较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5.  022年夏季,我国区域性高温强度达到1961年以来最强,长江流域出现了“汛期反枯”。图为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2年7-8月自然灾害预报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M所示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
      A . 地震 B . 滑坡 C . 台风 D . 干热风
    2. (2) 今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

      ①受旱区域范围大②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③旱情持续时间长④副高位置与强度异常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6. 都市圈是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圈域经济现象,其发展演化依次有结核期、整体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图为“都市圈演化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次中心形成期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2. (2) 都市圈演化进程中(   )
      A . 次中心形成期的竞争最激烈 B . 整体集聚期城市首位度上升 C . 结核期的城市间不存在竞争 D . 成熟期的动力以外部为主导
  • 7. 我国西南山区多稻作梯田,作为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当前面临大面积弃耕等问题。图为“黔东南州某村的梯田撂荒率和撂荒反向累积率随耕作高差的分布图”(撂荒率指某一面积区间内撂荒耕地面积占该区间耕地总面积比例;撂荒反向累积率指某区间以外的撂荒梯田占总撂荒面积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村,耕作高差(   )
      A . 低于150米撂荒面积占总撂荒面积过半 B . 越小撂荒率越低 C . 250<H≤300米的梯田面积较大 D . 越大越利于生产
    2. (2) 推测耕作高差150<H≤200范围内梯田的生产条件由(   )

      ①距离公路较近②灌溉条件较好③碎片化耕地多④田埂维护较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近年来影响该村稻作梯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   )
      A . 非农就业机会增加 B . 机械生产困难 C . 旱涝自然灾害多发 D . 国家退耕政策
  •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流动人口主要承载地。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五大城市群中流入人口呈现明显集聚效应的是(   )
      A . 长三角城市群 B . 成渝城市群 C . 京津冀城市群 D . 长江中游城市群
    2. (2) 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   )
      A . 京津冀城市群的一般城市流入人口数量及比重均下降 B . 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外围县市流入人口数量下降 C . 沿海地区城市群的流入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中心城市 D . 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入人口在各级城市的分布相对稳定
    3. (3) 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大都市辐射②政府政策③产业基础④社会福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0年江苏、广东GDP均超10万亿元,居全国前两位。图为“2020年苏粤各省辖市经济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20年(   )
      A . 江苏省经济总量高于广东省 B . 两省前五市的经济总量相当 C . 江苏总体县域经济强于广东 D . 广东辖市发展的差异不显著
    2. (2) 与广东相比,江苏(   )

      ①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基础较好②省内发展差异较小③产业主要向省外转移④区位条件较优越⑤对外贸易活跃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二、综合题
  • 1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积雪因其具有高反照率、低传导率和积雪水分效应等特点,对气候变化、能量平衡、水循环有重要影响,是联系冰冻圈各组成要素的纽带,被称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地形第一、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材料二图为横断山区主要气象站点位置及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分布图。

    材料三气象学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的年份,东亚夏季风推迟或强度减弱,高原少雪年份夏季风来得早或强度偏强。

    1. (1) 分析横断山区一年内积雪覆盖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2. (2) 与传统气象站相比,说明获取积雪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类型及其优势。
    3. (3) 说出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偏多引发东亚夏季风异常的影响因子,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常州市地处长三角腹地,20世纪60、70年代,“老常州”沿沪宁铁路呈东西向发展。改革开放后,武进、新北迅速崛起,城市向南、向北拉开框架。近年来,随着溧阳、金坛快速发展,常溧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

    材料二:2022年5月,常州市公布了“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两湖”创新区位于滆湖与长荡湖之间,跨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和溧阳市,是常州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方向。常州在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创新区的发展定位于“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打造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

    材料三:图为“两湖”创新区“两湖四带八组团”规划示意图。

    1. (1) 说明常州规划建设“两湖”创新区的主要原因。
    2. (2) 分析“两湖”创新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 (3) 指出规划建设的“湖链生态带”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贡献。
    4. (4) 简述契合“两湖”创新区“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发展定位的主要措施。
  •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伦比亚河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西南流经美国,注入太平洋,全长2044千米,流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7860立方米/秒。美国联邦机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哥伦比亚河流上修建了29座主要水坝。

    材料二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等,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自20世纪30年代哥伦比亚河大规模开发以来,流域内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

    材料三图为哥伦比亚河流域简图。

    1. (1) 分析哥伦比亚河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试用虚线画出水坝修建后水坝附近上、下游河床位置,并简要说明河床位置变化的原因。
    2. (2) 解释哥伦比亚河流域内鲑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3. (3) 说明斯内克河下游的水坝对自然环境供给服务、调节服务的增强作用。
    4. (4) 分析斯内克河下游的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不利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