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本大题</b><b>26</b><b>小题。每小题</b><b>2</b><b>分,共</b><b>52</b><b>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b><b></b>
  • 1. 2022年9月19日,华为Mate50首发体验:卫星“救命只要7秒,1%电量“续命”3小时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图1为用户求救信息发送后,联系人收到包含有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求救短信的内容截图。据此完成第1题。

    华为Mate50手机“救命”功能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IS B . BDS C . RS D . GPS
  • 2.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为尽快掌握地震灾害情况,政府利用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获取数据,发现海螺沟景区有多处山体滑坡,部分滑坡倾倒至河流,导致部分道路中断图2为泸定县灾后卫星影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软流层 D . 地核
    2. (2) 政府快速获取灾情数据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IS B . GNSS C . RS D . VR
  • 3.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鹤桥”卫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图3为“嫦娥四号”登月着陆位置与“鹤桥”卫星位置示意图(“鹤桥号卫星运行在图中以O点为中心的轨道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鹊桥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围绕月球作公转运动 B . 已经飞离了太阳系 C . 拍摄到的月面景观始终是暗的 D . 属于天体
    2. (2) 探测器在月球上未能探测到任何有生命的物质,根本原因在于月球(   )
      A . 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 B . 质量和体积太小 C . 昼夜温差太大 D . 表面太阳辐射弱
  • 4. 图4是台州某一水域水面上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推动当地能源建设和渔业发展的“双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不适合较大面积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 . 四川盆地 B . 鄱阳湖平原 C . 珠江三角洲 D . 渤海湾
    2. (2)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 . 降低大气逆辐射 B . 增强地面辐射 C . 增加太阳辐射 D . 提升大气温度
  • 5. 我国古代智者用观日玉(半透明的玉石片或墨色水晶)观察太阳,留下了“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等记载。完成下列小题。
    1. (1) 古人通过观日玉观察太阳发现了(   )
      A . 耀斑 B . 日珥 C . 黑子 D . 太阳风
    2. (2) 此太阳活动频发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太阳黑子大幅减少 B . 扰动有线电波通讯 C . 干扰卫星信号传递 D . 有利于荒漠化治理
  • 6.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新生代的古植物兔耳果化石群(如图5),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   )
      A .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形成 B . 爬行动物盛行 C . 被子植物繁盛 D . 两栖动物出现
    2. (2) 兔耳果生长时期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
      A . 温暖湿润 B . 温暖干旱 C . 寒冷湿润 D . 寒冷干燥
  • 7.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6完成下列小题。

    1. (1) 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 . 流水侵蚀作用 B . 风力侵蚀作用 C . 风力搬运作用 D . 风力堆积作用
    2. (2) 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 . 东西向 B . 南北向 C . 西北—东南向 D . 东北—西南向
  • 8. 2019年6月,敦(煌)格(尔木)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地壳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图7为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该地沙山及砾石滩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
      A . 流水搬运堆积形成沙山 B . 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沙山 C . 流水侵蚀形成砾石滩 D . 风力堆积形成砾石滩
    2. (2) 为保护敦格铁路行车安全,需在甲处建立风沙防护体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设置草方格,增大植被覆盖率 B . 设置石方格,降低高空输沙量 C . 设置高立式沙障,截留水分以提高固沙植物存活率 D . 建设防护林,增大地表摩擦力
  • 9. 图8为某地区大气垂直分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 . 赤道地区 B . 北回归线附近 C . 南极地区 D . 中国北方地区
    2. (2) 该层大气(   )
      A . 流星、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层 B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 电离层分布在该层 D .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3. (3) 不同地区地面反射率不同(不考虑其他因素),比裸地沙土反射率高的地区是(   )
      A . 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 B . 绿意盎然的内蒙古草原 C . 积雪覆盖的东北平原 D . 波光粼粼的太平洋
    4. (4) 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
      A . 全球气候异常 B . 人类受皮肤癌等疾病的威胁 C . 农作物大量减产 D . 自然灾害频发
  • 10. 据资料显示:1783年,冰岛的纳基火山喷发导致欧洲1783年至1784年冬季气候异常寒冷;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次年全球平均气温约下降0.4℃至0.7℃,北半球许多地区遭遇“无夏之年”……这些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都证明,火山喷发确实会与全球气温下降产生关联。根据材料,并结合图9“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火山发生后,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最不利于火山灰的扩散的是(   )
      A . B . C . D .
    2. (2) 火山喷发后,使全球气温降低,主要原因是(   )
      A . ①增强 B . ②增强 C . ③增强 D . ④增强
  • 11.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两项实验(如图10、图11)。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粒(砾石、粗砂、黏土若干),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同样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若实验成功,两项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实验一:坡脚泥沙大小不一,杂乱堆积 B . 实验一:坡脚泥沙呈扇形堆积 C . 实验二:砂粒均匀平铺在箱体内 D . 实验二:砂粒在箱体内呈扇形堆积
    2. (2) 实验一结果中从①到②沙土的堆积顺序为(   )
      A . 砾石-粗砂-黏土 B . 粗砂-黏土-砾石 C . 黏土-砾石-粗砂 D . 黏土-粗砂-砾石
  • 12. 2022年7月12日,文旅部新增了台州府城等1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完成公示。读图12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以上四幅新增景区的景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 (2) 关于图示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所示地貌是侵蚀地貌 B . ②所示地貌谷地狭窄,宽大于深 C . ③所示地貌是堆积地貌 D . ④所示地貌在我国青藏高原最典型
  • 13.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2022年10月1日12:00—14:00,基于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分两组进行野外地理实验探究。他们分别选择在当地的山谷和湖泊周边进行实地测量。据此完成下题。

    下图是两组同学分别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b>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b><b>6</b><b>小题,每小题</b><b>3</b><b>分,共</b><b>18</b><b>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b><b>3</b><b>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b><b>2</b><b>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b><b></b>
  • 14. 图13为某地区的滑坡地地形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滑坡体的主要滑动方向与古河道流向是( )
      A . 滑坡体向东滑动 B . 滑坡体向西滑动 C . 古河道自南向北流 D . 古河道自北向南流
    2. (2) 关于图中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条件分析合理的是( )
      A . 古河道径流量丰富 B . 古河道两侧地势落差大 C . 山地植被破坏 D . 一定发生了强降水天气
  • 15. 左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据图,下面判断可信的是( )
      A . 甲地为阴雨天气 B . 乙地为阴雨天气 C .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D . ③地气压低于④地
    2. (2) 若此图为某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处可能为乡村 B . 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 . 火电厂宜建在甲处的西则 D . 火电厂宜建在乙处的东侧
  • 16. 下图为新西兰南岛西南局部沿海简图及该地某峡湾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关于图示景观的成因,说法可信的是( )
      A . 流水侵蚀 B . 冰川侵蚀 C . 海平面上升 D . 海平面下降
    2. (2) 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地貌景观成因最相近的是( )
      A . 福建闽江三角洲 B .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C . 沙漠中的新月型沙丘 D . 宜昌附近的长江峡谷
三、<b>非选择题(本大题共</b><b>3</b><b>小题,共</b><b>30</b><b>分)</b><b></b>
  • 17.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B波表示波,传播速度最大值出现在(填字母)界面附近。
    2. (2) 推测图中G层物质状态呈态,其推测依据为
    3. (3) C圈层由硅铝层、硅镁层构成,其中层是连续的。C层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陆地上地区。(填地形类型)
    4. (4) 地球的岩石圈包括
  • 18. 大自然是雕刻师,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的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曾在海岸边矗立着十二个造型各异的巨大海礁,它们形成于二千万年前,被称为“十二使徒岩”如图1,因长期受海水的侵蚀,当前仅剩七块石柱。

    材料二:双龙洞位于浙中金华双龙景区,形成于一亿年前,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地貌。图2为景区内某一景观示意图。

    1. (1) 列举图1中典型海蚀地貌
    2. (2) 描述“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
    3. (3) 图2中甲是(填地貌类型),其主要外力作用是
    4. (4) 描述丙地貌的成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屋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秋冬季节,山区田间农作物常受冻害影响。

    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能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

    1. (1) 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白天的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 (2) 在下图,用箭头绘制夜晚的林木与石子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

    3. (3) 秋冬季节,山区农民会焚烧垃圾或草皮等来防御田间农作物免受冻害,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