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1. 在某处远古人类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骨针、钻孔的贝壳等文物,同时,对发现的头盖骨进行复原,发现其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请问,这一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半坡居民遗址
  • 2.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 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家”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4.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代第24代商王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贞王闻惟辟”,学者注释:“辟,刑”。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能证实商朝(    )
    A . 用刑罚来维持统治秩序 B . 主张实行“礼治” C . 祖甲主张无为而治 D . 郡县制度得到较好运行
  • 5. (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 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 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利工程的兴修 B .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 农业产量的提高
  • 6. (2020七上·龙岗期中)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齐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国
  • 7. 使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 . 长平之战 B . 都江堰修建 C . 商鞅变法 D . 设郡县制
  • 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是(    )
    A .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B . 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C . 巨鹿之战、吴越争霸 D .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 9. (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 西汉初年,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调整统治政策的共同措施是(   )
    A . 释放奴婢为平民 B . “兵皆罢归家” C . 重视“以德化民” D . 轻徭薄赋
  • 10. (2020·广元) 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推恩令” D . 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 11. (2020七上·德庆月考)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 官僚机构臃肿 B . 宦官把持朝政  C . 豪强地主横行 D . 外戚势力膨胀
  • 12.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图中(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1.0分)
  • 18.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房屋的复原图,请你据此推断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概况,并说明这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
    2. (2) 图三所示为我国著名的传说人物炎帝的塑像,我们今天仍然尊崇炎帝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与他同一时期的另一个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的名称。
    3. (3) 图四中的建筑位于山西临汾,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相传在其之后依次成为该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哪两位?他们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4. (4)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了解史前史(没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可以借鉴的有哪些。
  • 19.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行为与抱负】

    材料一:

    【名家与伟人】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指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思想与现实】

    材料三: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1. (1) 根据材料一,相传孔子曾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请列举出一例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3. (3) 材料三中,“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的原因。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影响?
  • 20.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政治之盛】

    材料二: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外交之盛】

    材料三:如图所示

    【文化之盛】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____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达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1. (1) 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是什么军事行动?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3. (3) 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4) 补全问题并试分析“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