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11-22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 1.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是(    )
    A . 地缘关系 B . 文化渊源 C . 血缘关系 D . 历史关系
  • 2.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折纸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演示了水膜张力实验,其女儿也通过屏幕认真听讲。王亚平母女社会关系的变化表明(    )
    A .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和责任 B . 一个人的能力越大,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 C .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 . 开展水膜张力实验,有利于促进母女情感的交流
  • 3.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小强在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④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一支由“居委会+中学生”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中学生参与社区反诈骗宣传活动(    )
    A . 利于增强社会管理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 B . 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C . 能够杜绝社区居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D . 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 5. 河南暴雨,我在北京、你在上海、他在武汉……但从7月20日开始,都仿佛在河南。这晚,一份“救命文档”传遍人们微信群,“卫辉吕村情况紧急!”“吕村已经沦陷!需要救援”…一小时内,文档更新超过450个版本,浏览量超过250万次。这是此次救援有别于以往的一个缩影——用互联网“链接”起救援力量。“互联网‘链接’起救援力量”,这主要体现了(    )
    A . 网络有利于人们搜索信息    B . 网络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C . 网络为科技文化注入新活力    D . 网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没有距离
  • 6. 互联网医院、网约护士、线上健康管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多项新规,推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网络在现代社会得到推广普及说明(    )
    A . 网络的使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B . 政府要用互联网医疗取代医院 C . 网络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    D . 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
  • 7. 请将下边知识导图的空格补充完整(    )

    A . ①拘留;②罚款 B . ①拘役;②罚金 C . ①拘留;②罚金 D . ①拘役;②罚款
  • 8.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以下行为与平等待人相悖的是(    )

    ①有意识地抬高女性的地位,贬低男性的地位   

    ②摒除陈腐观念,不以生理特点取人

    ③对没有“绿码”的群众禁止提供所有服务   

    ④在公共汽车上给累了一天的农民工让座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9. (2022八上·高州月考) 从少年儿童乘车购票身高标准的修改,到网络购物“后悔权”的确定,再到民法典关于“见义勇为”的修订……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些规则也在调整和改善。这说明(    )
    A .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都可能被废除    B .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C . 规则要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    D . 要为新规则的制定提出积极建议
  • 10. 下面是几个同学围绕“做守法的公民”这一主题所进行的相关讨论,其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小徐:“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等活动由民法典来规范。” B . 小宋:“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旷课、夜不归宿、赌博、偷窃等不良行为。” C . 小李;“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D . 小刘:“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受到严厉的处罚。”
  • 11. 疫情期间,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江某,按要求必须第一时间主动报备,并配合落实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但江某一想到隔离会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自由,就有点犹豫了。下列观点能让江某不再犹豫的是(    )
    A . 建立规则就是为了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B . 法律赋予公民人身自由权,报不报备是公民自由 C . 如不及时报备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危害公共安全 D . 公民居家隔离,可以更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美食
  • 12.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法律的出台告诉我们(    )
    A . 任何规则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B . 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修改 C . 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D . 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 13. 女博士迟到误机掌掴机场工作人员被拘,男子穿越轨道被火车卡住不幸身亡,女子扒门阻碍高铁发车被处罚款,疫情期间极少数人员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这些行为(    )
    A . 表明社会规则混乱,通过法律的约束能杜绝 B . 告诉我们公共生活有规则,法律法规莫违反 C . 有损社会文明,是决定社会风气好坏的唯一因素 D . 扰乱公共秩序,应受到道德规定的强制性措施处罚
  • 14. 对下图所体现的未成年人刑责年龄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刑事年龄调整能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现了对规则的改进

    ③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④是确保刑罚成为规范青少年行为的唯一手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于2022年12月20-28日在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运动员汇聚蛇城。作为东道主,面对竞争对手,积极的态度是(    )
    A . 尊重对手,遵守规则 B . 以礼待人,处处谦让 C . 交流互鉴,胜者为王 D . 换位思考,宽容一切
  • 16. 在一些城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地铁站有专门设置的母婴室;搭乘扶梯时,总有人让出左边的位置给急需的人通行,以及义工人员带来的热心帮助……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这说明(    )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②点滴善行,汇聚成为爱的海洋

    ③关爱只发生在特定群体   

    ④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近日深圳某司机在路口主动减缓车速停车,为行人让行。两名小学生经过车前,向该司机鞠躬道谢。若要报道这一场景,最适合的标题是(    )
    A . 关爱他人暖人心,文明有礼显风范 B . 互助互爱有担当,和谐社会我共创 C . 热心公益当尽心,助人为乐应提倡 D . 相互宽容是美德,照顾儿童需细心
  • 18. (2021八上·胶州月考) 2021年9月3日,在陕西延安,市区下起暴雨,交警冒雨执勤。一些群众不断送来雨伞,有司机驾车经过时直接将伞“ 扔”到交警身边。交警称,身体都湿透了但心里非常暖。有网友评论:“都是温暖的人!”“温暖”在于( )

    ①换位思考,杜绝矛盾发生   ②关注重视,热心帮助他人

    ③互相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④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特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9. 2021年10月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罗某”看完《长津湖》后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于当天依法传唤罗某并展开调查,并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刑拘。案例中罗某的行为是(    )
    A . 民事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 C . 刑事违法行为 D . 一般违法行为
  • 20.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有过被校内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假如你遇到不法侵害,应该(    )
    A . 以牙还牙,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B .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以防遭到更大的侵害 C . 告诉家长,让家长教训教训对方 D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道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的情景是李铭同学在2022年暑假期间某一天的生活片段。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去晨练。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包饺子。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 (1) 李铭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2. (2) 假如你是李铭,在参与以上生活的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收获?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在线新经济在抗疫期间不断孕育发展,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生鲜冷链、远程医疗、在线视听、在线教育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材料二:在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曾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王某某在“闲鱼”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口罩售卖信息,声称手上有大量现货,以要求买家预付货款、定金等方式,骗取他人钱财共计278000元。

    材料三:随着疫情在其他国家爆发,部分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选择回国,因为极个别归国人员瞒报谎报个人情况,不配合防疫安排,加大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网上却弥漫起“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国拿你当亲人,你把祖国当冤大头”……的标签化归国人员论调。部分归国人员因为这种“另目相待”觉得很伤心。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 (2) 你觉得材料三中的归国人员心理上最想要得到什么?为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可以为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网络做些什么?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材料二:疫情防控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为有效维护疫情防控期间良好的社会治安秋序,某市公安局积极履职,依法打击各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10月11日,魏某多次企图从涉疫封控区长乐西路东方亿象城东北门强行闯入,现场执勤民警向其说明原因并阻止其进入。但魏某情绪激动,不听劝阻,并用拳头打击执勤民警,公安新城分局时魏某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留措施。

    1. (1)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上述材料一。
    2. (2) 材料二中魏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3. (3)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青少年预防此类行为的发生提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