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1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B .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回族人口最多 C .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D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2. 夏天同学摘录了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的有(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 3. 我们的家乡金华气候类型,与下面哪幅图所反映的是一样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共同影响的是(   )
    A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C .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 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5.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一位革命老战士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井冈山会师
  • 7. 清末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
    A . 李鸿章 B . 严复 C . 詹天佑 D . 张謇
二、非选择题
  • 8.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某初中历史社团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主题

    史料

    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C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A”篇

    戊戌变法

    ②、③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B”篇

    D

    新文化运动

    1. (1) 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
    2. (2) 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两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明定国是”诏书见证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对思想文化产生持久影响的历史

    3. (3) 通过参与此次研究性学习,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认识。
  • 9.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3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图一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图二抗战时期某战役形势示意图

    材料四: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到材料二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三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 10. 回首百年史,坚定前行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一大”上海会址 图B

     

    材料二:1930年12月下旬至1931年9月中旬,红军在江西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三次“围剿”,歼敌数以万计,将赣西南与闽西根据地联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4个县、区,拥有数十万人口和5万名主力红军的相对稳定的中央根据地。进入到1932年,随着红军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到该年秋天,中央苏区的人口已达到百万以上。到1933年秋天,中央苏区更进入到鼎盛时期。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三: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材料四: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炫目多彩,前后相接,多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已经或正在命名的就有30来种。

    ——2020年6月《光明日报》

    1. (1)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1933年中央苏区革命形势走向鼎盛的原因。
    3. (3) 根据所学,分析这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按照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命名方式选择一种精神,并说明其内涵。(例: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