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2-12-05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2·天津)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 . 共同富裕 B . 依法治国 C . 改革开放 D . 按劳分配
  • 2.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这一现象“好”在(   )
    A . 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B . 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C . 缓解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D . 反映了我国奏响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 3.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机关

    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共同富裕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下再上新台阶,是因为(   )

    ①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核心力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2022年2月22日,中央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   )

    ①能够消除城乡差距

    ②体现了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④表明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 . 增进民生福祉 B . 强国富民 C .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 . 实现同步富裕
  • 7.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次“天宫课堂”(   )

    ①提升了中小学生对宇宙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

    ②表明了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是国家积极落实科教兴国的又一体现

    ④生动诠释了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5G通信、云转播等新兴科技投入使用,让置身千里之外的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赛事观看体验;面向听障人士的AI手语解说,让处于无声世界的特殊人群更好地参与到这场盛事之中。上述材料表明(   )
    A . 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便捷,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 . 时代呼唤创新,线上观赛已经完全取代线下观赛 C .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创新决定一切 D . 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9. 淀粉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来合成。我国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生产出淀粉,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性、颠覆性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

    ②这一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③技术的创新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

    ④只有与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创新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实施拉开了“双减”的序幕。“双减”政策稳步推进教育改革,给每所中小学、每名中小学生乃至每个家庭都带来了显著影响,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是因为(   )

    ①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我国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芯”“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这表明我国(   )
    A . 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B . 科技发展水平已全面领先世界 C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创新道路    D . 已经跨入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 12.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从创新大国迈向创新强国的关键期。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   )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是2012年的2.7倍,高速铁路、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   )

    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人才强国战略

    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④乡村振兴战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近几年来,“草根”创新创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对于“草根”创新创业,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 . 表明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B . 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不学习无所谓 C . 有利于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D . 体现了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 15.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 . 人人都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 . 保障和维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C . 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权力滥用    D .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 16.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从社区“小院议事厅”,到居(村)民议事会,再到“协商议事室”,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表明,我国实行(   )
    A . 选举民主 B . 以德治国 C . 依法治国 D . 协商民主
  • 17. 图示法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的是(   )

    ①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②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③国家机关与国家主席

    ④民主选举与差额选举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8.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列材料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途径相符的是(   )

    序号

    材料

    形式和途径

    在某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小明爸爸投出了神圣的一票。

    民主选举

    某市就公交调价举行听证会,小红妈妈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民主管理

    小区业主委员会依据《小区文明公约》调解邻里纠纷。

    民主决策

    小强拨打市长热线投诉交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没有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

    民主监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9. (2022九上·高州月考) 如图所表述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是(   )

    ①自觉遵守宪法

    ②不断积累民主知识

    ③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④提高政府公信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1. (2020·贺州) 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 . 为人民服务 B . 坚持依宪治国 C .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 .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福
  • 22. 下表中的“一规划两纲要”,共同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描绘了一幅更加恢宏的法治画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要(   )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2020-2025年)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2020-2025年)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21-2025年)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8月

    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实行良法善治,因为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行政机关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3. (2022九上·剑河期中) “虽然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这句话体现了厉行法治要推进(   )
    A . 科学立法 B . 严格执法 C . 公正司法 D . 全民守法
  • 24.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   )
    A . 习近平法治思想 B . 依宪治国 C . 依宪执政 D . 党的领导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 三是完成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将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写出第二件大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 26.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每砍掉一分钱,就能节省相当可观的医保基金,让更多病人受益”……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与药企“灵魂砍价”让无数国人动容。

    张劲妮的“灵魂砍价”生动诠释了党和政府的哪一发展思想?再列举两项党和政府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所做的工作。

  • 27. 中学生小琴,发明的智能午睡枕不但生产上市,还在网络上热卖。

    请你从知识产权角度,对小琴作出善意提醒。

  • 2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总体上概括我国人民民主特征提出的重大理念,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2021年12月4日,《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发布。依据材料作答(1)—(2)题。
    1. (1) 【健全民主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个重大理念,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也是深入研究人权、法治、国家治理、共同富裕等时代性问题的新的科学范式,引领政治文明发展进步。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有哪些?并作出阐释。(答出2个制度及相应阐释即可)

    2. (2) 【参与民主生活】

      在中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的民主参与广泛持续,民主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民主蔚然成风,社会充满活力。党和国家要做什么、如何做、做得怎么样,人民参与贯穿始终。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具备哪些能力?

  • 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依据相关材料作答(1)—(3)题。
    1. (1) 【崇尚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请你探讨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2. (2) 【德法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该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从此,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

      从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角度,分析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的依据。

    3. (3) 【法治素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从“现代社会的公民”角度,如何为建设法治中国作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