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
    A . 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 . 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 . 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 . 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 2.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象征着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他集大权于一身,创立他亲自监督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税收标准,严密控制军队,创立常备海军,保护帝国各地间商品和军队的运送。这为罗马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
    A . 基督教最终获得统治地位 B . 地中海区域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C .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D . 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史上最大范围
  • 3. 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故唐朝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此材料反应出唐朝通过选官制度(   )
    A . 打破垄断,缓和社会矛盾 B . 选拔精英,优化社会结构 C . 维护传统,抵制社会变革 D . 教化民众,引导文化方向
  • 4. 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由此可知,列宁( )
    A . 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 . 指出了公务员制度的实质 C . 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 D . 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
  • 5.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 . 监察组织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B . 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 . 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D . 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 6. 《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   )
    A . 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 B .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C . 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 D . 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
  • 7. (2021高三上·辽宁月考) 清统治者继承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以来祭祀先代圣帝明王的传统,入关之初即在京城建造历代帝王庙,并多次对入祀的历代帝王和配飨名臣进行调整和增补,最终建构了一个包括少数民族王朝在内的历代帝王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完整统绪。清廷此举反映了(   )
    A . 清朝政权的合法统治得到其他民族认可 B . 对中华统绪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的归属 C . 清朝主动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制度文化 D . 清朝消弭了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矛盾
  • 8. 《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的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B . 《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C . 《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 D .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 9.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百姓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地区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据此可知(   )
    A . 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 B . 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 C . 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 D . 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地区的经验
  • 10.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

    年份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国内无同类产品且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竞争性进口商品(%)(国内有

    同类产品)

    总税则

    必需品

    合计

    无出口

    有出口

    合计


    1928年

    5.1

    5.1

    8.1

    6.7

    4.1

    4.3

    1929年

    22.2

    17.2

    18.3

    13.8

    9.0

    10.3

    1930年

    23.6

    17.7

    25.1

    13.2

    10.2

    12.0

    A .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 .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 11. 《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
    A .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血缘 B . 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 .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 . 缩小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
    A . 扩大了政府行政开支 B . 削弱了居民的政治责任感 C . 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 D . 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 13. (2023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具体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罗多德今天旧地重游,对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中海植物群会感到多么惊讶!这种植物群有阿拉伯人从远东输入的橘树、柠檬树,来自美洲的仙人掌,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来自波斯的柏树,可能从秘鲁移植来的西红柿,来自圭亚那的辣椒,来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带来的水稻,来自伊朗但源头是中国的桃树、菜豆,柏柏尔人的无花果树……”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地中海得天独厚的优势 B . 文明是流动着的 C . 文明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D . 文明是有边界的
  • 1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十几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 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 . 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 . 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 15. 历史学家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总结了宋朝经济的两种运动形式:农产品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手工艺品由中心向四周辐射。下列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城市化程度空前提高 B . 朝廷鼓励手工业的发展 C . 海外贸易推动市场繁荣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时,全球各地的有钱人开始饮用、吸用、食用来自遥远异地的珍奇植物。咖啡、茶叶、可可豆、烟草、糖,约略在同一时期成为大受欢迎的东西。欧、亚洲的消费者都不能自拔地爱上这些美洲、亚洲、非洲的产物。有三百年时间,它们是世界贸易领域最珍贵的农产品。……它们的魅力实在太强,最后一个又一个的政府决定,与其花费巨资防范人民上瘾,还不如向享用这些美味东西的人收税,同意人民使用,甚至栽种这些植物。

    ——摘编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软性”的瘾品-巧克力、较淡的美洲烟草、东方来的茶叶和咖啡——之所以能打败古德曼所谓的摇摇欲坠的欧洲自种瘾品的文化,这也是原因之一:软性瘾品更能配合新兴资本主义秩序的需要。不但如此,这些瘾品本身就是资本主义下的商品。它们为商人赚的钱,为国库增加的收入,比它们在喝走气啤酒、吃大麻籽面包的旧秩序下能获得的可多得多了。

    ——摘编自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瘾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简介17世纪世界贸易的主要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世界贸易对欧洲产生的重要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就是一种“礼治秩序”。这种“礼治秩序”的显著特点是,“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宋以后乡村自治开始确立。北宋中叶,乡约正式产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约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由吕大钧所制定的《吕氏乡约》,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此后历代的乡约,在内容和精神上均贯彻了德治的思想。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早在吴元年即令人将律令中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内容单独辑出,加以解释,形成《律令直解》一书,并下发到各地,以使百姓知法而不再犯法。具体到乡村治理,在官箴书、家法族规、乡约和乡治文献中均强调在乡村自治、德治的基础上,必须遵守国法,强调国法的权威性。

    ——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8年起着手乡村治理改革。抗战前颁布的《县组织法》,形成了乡村各级自治组织的雏形,激起了民间乡村自治实验的展开;1934年起保甲制的实施,维护了乡村治安,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1939年新县制的建立,标志着乡村自治的终结和国家权力对乡村治理完全控制的开始。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治理是传统乡村治理迈向现代乡村治理的转折阶段,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与方案,可为我国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启示。

    ——摘编自于欣禾《南京革命政府时期的乡村治理》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明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述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与明清时期相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逐渐认识到加强国家政权自身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主张调整改善统治政策,强调统治阶级成员应当讲求从政道德,但仅停留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理论说教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廉政制度。战国至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出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开始实行了一套以驭臣治吏为重点的较为系统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等一系列环节上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规定。秦汉以降至隋唐时期,统治者加强了在整饬吏治方面的努力,制定了系统化的有关官吏执行职务、惩治官吏犯罪的法律规范——《职制律》,各项封建廉政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步成熟。至明清时期,一方面,以驭臣治吏为基本内容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形式上发展得比以前更为成熟完备;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各项廉政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局限与弊端则表现得比以前更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但却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摘编自余青华《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各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明清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当代思想家吉登斯曾对“现代性”作过这样的解释,现代性意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之后所建立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早在十七、八世纪,西欧诸国就开始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形成了现代性,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这种现代性的动力和内容是什么,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市场经济和工业革命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形成了体现在创设新制度等各个层面的现代性。而凭借这种现代性,他们占据了世界体系的中心,并在现代性的旗帜下向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扩展。

    ——摘编自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十七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