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上·武功月考)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从发射到返回,神舟十三号的飞行时间长达6个月,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将火箭从总装车间转移至发射架 B . 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轨道 C . 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 D . 返回时进入大气层舱体表面灼烧
  • 2.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 . 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 . 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 . 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
  • 3. (2022九上·武功月考)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取用固体 D . 熄灭酒精灯
  • 4. (2022九上·江油月考) 关于空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B . 稀有气体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C .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D . 工业制氧气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此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 5. (2022九上·本溪月考) 色态万千的实验现象是化学课一道亮丽的风景。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出现大量的白雾 D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 6. (2022九上·武功月考) 实验室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B .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 .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 .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 7.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能作燃料——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 . 热胀冷缩——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 C . 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 8. (2021九上·荆门期末) 如图为小明同学制作的某元素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内圈上的大球表示质子或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克 C .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 . 该原子的原子核由4个质子构成
  • 9. (2022九上·本溪月考) 善于归纳是学好化学的法宝,以下归纳正确的是(   )
    A . 固体受热后变为气体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 10. (2021九上·铅山期末)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 . 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所以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C . 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所以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11. (2022九上·东台月考) 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 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B .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C . 氢气+氧气 D .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 12. (2020九上·濮阳期中) 已知 有x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M为整数),则这种元素的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A . M-x-2 B . M-2 C . x-2 D . M-x+2
二、填空题
  • 13. (2021九上·滦州期末) 如图所示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氧原子核内有个质子,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三、综合题
  • 14. (2022九上·武功月考)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所选的反应物是,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3. (3) 用B装置制取一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 (4) 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15. 先进的催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化工技术开发和进步的动力,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 (1) 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2. (2) 某小组同学发现,将少量氧化铜粉末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对此现象,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

    3. (3)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I.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仅向B试管中加入0.2g氧化铜粉末,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

      II.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

      B中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质量为g

      反应前后氧化铜粉末的质量和均没有改变,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 (4)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对比氧化铜粉末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氧气为准,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III

      20mL

      氧化铜0.5g

      a

      IV

      20mL

      b

      表中的“待测数据”是指;若a>b,则可得出的催化效果较好。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 (1) 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层,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蜡烛(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那么在实验中石蜡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 (2) 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可以燃烧,同学们对焰心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

      假设Ⅰ: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Ⅱ: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实验方案】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说明假设Ⅲ成立。

      【获得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3. (3)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4. (4) 以下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不正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