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2.8《蒲柳人家(...

更新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臜(ā)           气(dáo)      两插刀(lèi) B . 陶(xūn)      荣(yīng)       如坐针(zhān) C . 令(lè)        肉(wān)         断壁残(yuán) D . (nì)        害(zào)         不知好(dǎi)
  •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架驭  烟囱  一气呵成    B . 纤夫  礼聘  芒刺在背 C . 温驯  筵席  腰缠万惯    D . 憋闷  掂量  言谈举指
  •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当老师盘问学生们关于窗子被打破的事情时,那个闯了祸的男孩害怕得如坐针毡 B . 在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 . 这一家人经常天各一方,享受天伦之乐竟然成了一家子最大的奢望。 D . 村口是故乡最真实的意象,看到村口就如同看到望眼欲穿、盼儿归家的母亲,让我瞬间忘记了一路的颠簸与疲惫。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B . 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 C .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D . 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的节选。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B . 本文通过描写几个普通农家人的重情重义、爽朗豪放,体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 . 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 . 本文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
  •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蒲柳人家》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丈青大娘等人物形象,歌颂了运河两岸淳朴的民风民性。 B . 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 .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56%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 . 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 7. 下列语句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明天在新街口活动,你是坐地铁去,还是坐公共汽车去? B . 写研究性文章和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C .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D .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 8. 《蒲柳人家》这篇小说以六岁的小孩为线索,叙述故事,展开情节,为我们勾勒出几个世代栖居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歌颂了北运河农民的民族精神。
  • 9. 课文中何满子奶奶的外号“一丈青大娘”,借用了《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请你仿照示例,写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及相应的事件。

    示例:一丈青——扈三娘——单捉王矮虎

    ①花和尚————

    ②豹子头————

    ③黑旋风————

    ④及时雨————

    ⑤智多星————

    ⑥行者————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成都的卖水人

    何满子

    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

    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

    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了。

    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连草鞋也不穿一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么?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

    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曰“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选自《蓉城忆往》,有删改)

    【注释】①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1. (1) 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2. (2) 第⑥段写了打牙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3) 将第⑦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 (4) 本文选自何满子先生回忆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生活的《蓉城忆往》,作者将其放入《蓉城忆往》可能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
  • 11. 阅读选文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地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2. (2) 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3. (3) 说说第⑬段两处划线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 (4) 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 (5) 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 12.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草地天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风吹雨打,世界就剩下了眼前一片。雨过天也不晴,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大家总是埋头走路,但这样的路走不多远,天也就黑了。先头部队选取了适宜的地方搭了一些棚子,有些还能利用,或稍加修理还能避风雨,有些里面还躺着病号,等待恢复体力再前进。许多单位已经只能够烧点开水吃干粮,然后就躺在油布上睡觉,用热水洗脚早已没人指望了。

        经过两天的草地生活,好像一切都已经习惯了。无非是走路“嚓……嚓……”的响声,无非是一阵雨来,叫你湿上加湿,无非是湿地上露营,无非是冻醒过来冷颤一阵等等,如此而已。草地上有很多条不知何来何去的小河,大家互相搀扶着渡过去,有的被流水冲倒了,立刻被拉起来。饿了就抓一把炒米或面粉,往嘴里送,几乎每一个人嘴都是白胡子。第三天早晨淋了一阵大雨后,走了十多里路,草地上先头部队立了一个木牌,写着“分水岭”三个大字。这里地势较高,站在这里,可以说是“眼中无物”。傍晚到了一条河沟边,有些矮树,大家尽量把棚子搭好一些,煮了麦面疙瘩吃,肚子美美地享受了一顿饱餐。夜里没下雨,还见到了几颗疏星,算是过草地的良宵美景。

        第四天黎明起来,发现了一个病重的同志已经停止了呼吸。大家非常悲痛,有的同志发出声音来:“同志,你已经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尽了最后的力量!”旁边的马上接着:“不要紧,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我们一定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流最后一滴血!”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草原。

    1. (1) 从自然情况看,草地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2. (2) 作者写草地情况的作用是
    3. (3)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4. (4) 下面是为上文拟的标题,其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
      A . 草地之夜 B . 过草地 C . 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幸福 D . 草地的天 E . 长征中 F . 战友牺牲在草地上
    5. (5) 文章结束时写“大家默默地从牺牲了的同志的身边走过,又走上了极目青青的草原”。如果此时此地你也在红军队伍当中,当时有什么想法呢?
三、语言表达
  • 13. 某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他的《兰亭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 14.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一般是指对人物容貌、衣着、姿态、体型等方面的描写。外貌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年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只有写得准确、具体,才能把人物生动地刻画出来,把作者的态度明朗地表达出来。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外貌(肖像)描写,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写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与其外号相衬,可见其豪爽的性格特征;写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寥寥数笔,刻画出了其酷似关公的外表。

    请运用外貌描写来描写一个人。(200字左右)

  • 15. 《蒲柳人家》一文采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典型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一丈青大娘,她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对孙子疼爱有加。请你运用动作描写,描绘运动场上一个精彩的活动场面,力求生动传神,有文采。1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