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 . 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 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 . 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 2.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
    A .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 . 察举制度的实施 C . 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D . 社会环境的宽松
  • 3. 南北朝时期,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谷布进行交易,而南朝钱币的使用量较大,范围较广。据此说明(   )
    A . 北方农作物产量高于南方 B .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C . 南方铸造技术领先于北方 D .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高于北方
  • 4.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用庸调所收之布帛,折变为白银等轻货。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的推测是(   )
    A . 变造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以庸代役影响了农民生产热情 C . 银两是唐朝流通的主要货币 D . 租庸调制下国家不征收实物
  • 5. 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而以农业税为支撑的古代国家财政使得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 政权实现绝对集权控制 B . 乡村社会存在地方自治 C . 尊卑有序的社会共同体 D . 基层治理官民合治模式
  • 6.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
    A . 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 B .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C . 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D . 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 7. (2022高二上·成武开学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 . 临时总统制 B . 三权分立制 C . 责任内阁制 D . 君主立宪制
  • 8. 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 . 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 . 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 . 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 . 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 9. 1928-1937年,中国海关税征收总额受国内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是(   )
    A . B . C . D .
  • 10. 1950-1953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除直接参战外,还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战后帮助朝鲜重建。1950-1954年援越抗法,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同一时期,中国还先后向蒙古国、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提供物资和项目援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   )
    A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冲破美国外交遏制的僵局 C .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D . 注重意识形态和革命外交
  • 11. 斯巴达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世袭,垄断了军事统帅权;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有讨论权和表决权。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监察官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一般不得连任。这说明(   )
    A . 公民大会把握一切军政大权 B . 斯巴达实行了直接民主政治 C . 监察官可以由国王直接任命 D . 长老会议和国王的权力较大
  • 12. 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 . 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 .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 . 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 13.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但到了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一现象(   )
    A .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B . 沉重的打山了天主教会统治 C .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 14. 俄罗斯总理普京2011年8月1日表示:“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寄生虫”的历史原因是( )
    A . 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主导地位 C . 成立关税贸易总协定,获得最大投票权力 D . 抛出马歇尔援助计划,意欲控制西欧经济
  • 15.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 .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B . 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 . 思想启蒙强化民族意识 D . 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其中16题12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7分,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属员大都从内地满洲官员中调任,皆为武职。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给大小伯克一定品级,让他们管理本民族事务;对亲满的部落各族,则实行礼萨克制度,册封各族中的首领为王公、贝勒等,还减免赋税、赏赐财物。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券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在天山南北各交通要道、沿边各山口河道重地设置卡伦(哨所),驻军守卫和巡查,以防止不法分子潜逃和"外藩"部民进入。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齐清顺《清代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新疆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五至二三十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人如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4国期间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推动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在该原则指引下,中国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的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是这一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援建项目,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决策和指导下倾全国之力的世纪工程,更是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践行援外八项原则最生动的典范。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援助在重新确立南南合作基本性质,并且继承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紧紧把握"改革"的时代主题,一方面破除计划体制的长期严重束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推进自身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把服务外交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紧密结合,促进对外援助与双向贸易、双向投资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对外援助模式增加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60年代以来政府对外援助的变化做简要阐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律师约翰·库克在公诉书中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公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月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公诉书在法制史和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