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文综历...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 1. (2022·东营) 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
    A . 化石 B . 遗址 C . 传说 D . 文字
  • 2.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 . 会制作工具 B . 有爱美意识 C . 懂得人工取火 D . 掌握磨光技术
  • 3.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 开始学会保存火种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4. 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神农尝草的传说 D .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 5. (2022·金昌)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地理环境 B . 生活习惯 C . 生产工具 D . 文明程度
  • 6. (2022·江西) 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A . 会制作玉器 B . 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C . 主要种植粟 D . 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7.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穡”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仓颉
  • 8. (2022·常德)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 民族认同 B . 华夷有别 C . 民族差异 D . 国家统一
  • 9.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 . 艰苦奋斗精神 B . 无私奉献精神 C . 爱国主义精神 D . 民族主义精神
  • 10. 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西南发现了商代最早的都城,又在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的都城,而殷墟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这说明商朝(    )
    A . 多次迁都 B . 出现文字 C . 滥用酷刑 D . 赋税繁重
  • 11. (2021七上·盐城月考)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 .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 12. (2021七上·恩平期中)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山海经》的记载存在相似之处。这说明上古传说(    )
    A . 都是切实可信的 B . 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C . 都是毫无依据的 D . 是研究历史可靠的证据
  • 13. (2020·奎文模拟) 鼎和簋是周朝重要的青铜礼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周朝(   )
    A . 青铜器种类多 B . 青铜器已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C . 礼乐制度完备 D . 礼器数量反映了严格等级界限
  • 14. (2021·河南) 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 . 政治状况 B . 经济发展 C . 科技进步 D . 军队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2分)
  • 15. 【远古遗址与古代政治】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

    遗址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河姆渡遗址

    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

    ——整理自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查阅新闻,可以看到炎黄子孙的说法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里出现的频率之高,例如近年来连战、宋楚瑜、马英九等都曾自诩炎黄子孙,以此显示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骨肉亲情,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炎黄子孙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起到重要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答3点即可)
    2. (2) “炎黄”指的是谁?据材料二,指出弘扬和认同“炎黄子孙”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 16. 【青铜器与甲骨文】

    材料一: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浙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材料二: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的很多字体沿用至今,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参考的历史从甲骨文的记载开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有什么特点?(答3点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甲骨文在内容上的特点及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 17. 【夏商周的衰亡与历史发展】

    材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夏商周三代末代君主往往是暴君,如夏朝最后一位国王统治时期,国力衰落,这位国王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商朝和西周的末代君主身上,最后他们的统治都被推翻了。

    根据材料,围绕夏商周三代的衰亡及经验教训,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