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2.1-2.3 综合练习

更新时间:2022-10-08 浏览次数:6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临海期末) 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冬奥会纪念币。在选择铸造纪念币的材料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金属的硬度 B .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 金属的导电性 D . 金属的延展性
  • 2. (2021九上·舟山月考) 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 . 金戒指 B . 铝蒸锅 C . 铁锤 D . 铜导线
  • 3. (2021九上·诸暨期中)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技术应用在珠港澳大桥上,如图所示为大桥的钢结构模型,其中最容易生锈处为(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 4. (2021九上·温州期中)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 都易锈蚀 B . 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C .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 . 都有导热性
  • 5. (2020九上·余杭期中)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 . 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 玻璃钢不属于金属材料 D . 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
  • 6. (2021九上·义乌期中) 飞机的制造材料主要是铝合金。一架普通的飞机,差不多要用50万个铝合金做的铆钉,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螺旋桨、引擎的许多部件也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对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铝合金的导电性极差,使飞机不容易被闪电击中 B . 铝的密度比较小,大量使用铝材能减小飞机质量,有利于飞行 C . 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容易生锈 D . 飞机材料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主要原因,是纯铝比较软而铝合金比较硬
  • 7. (2021九上·余姚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 合金是纯净物 C . 金属一定具有导电性 D . 盐溶液的pH值一定是7
  • 8. (2021九上·绍兴期中)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 )、赤铜( )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到一种外形似金子的锌铜合金(俗称黄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的化合价为+2价 B . 黄铜熔点比铜与锌的熔点都低 C . 该变化过程中有化合反应 D . 通过观察颜色可鉴别金子与黄铜
  • 9. (2020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 .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 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 .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10. (2020九上·台州期中)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金属。根据图表信息推测其用途错误的是(    )

    熔点

    2500℃

    密度

    3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A . 用于焊接金属 B . 制造航天飞机    C . 制外科手术刀 D . 用于通讯设备
  • 11.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 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B . 点燃某可燃物,会产生白烟,该物质一定是红磷 C . 某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 .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因为两者无法反应
  • 12. (2022九上·仙居期末) 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依据流程设计,下列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 . ①稀盐酸、②硫酸镁 B . ①稀硫酸、②硝酸银 C . ①氯化钠、②碳酸钠 D . ①氢氧化钠、②硝酸银
  • 13. (2022九上·衢江期末)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 溶液变蓝色 B . 小气球变大 C . 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强弱 D .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 14. (2021九上·拱墅期末) 向盛有一定质量的黄铜(铜锌合金)粉末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搅拌,反应过程中烧杯内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通过a、c点时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分数 B . b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C . d点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 . d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的pH
  • 15. (2021九上·义乌期中) 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16. (2021九上·龙湾期中) 用Zn、CuO、稀H2SO4作原料制取Cu,有两种途径:①Zn H2 Cu   ②CuO CuSO4 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A . 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 . 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 . 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 D .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
  • 17. (2021九上·龙湾期中)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 . 向左偏 B . 向右偏 C .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 . 先向右偏后向左
  • 18. (2021九上·绍兴期中) 已知X、Y、Z三种二价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相对位置为X、Y(H)、Z,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 Y+2HCl=YCl2+H2 B . Z+XSO4=ZSO4+X C . X+Y(NO3)2=X(NO3)2+Y   D . X+H2SO4()=XSO4+H2
  • 19. (2020九上·余杭期中) 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2.6克,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 .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 . 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有O元素 C .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 . 不能确定
  • 20. (2021九上·淳安期中) 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

    A . Mg2 B . Mg2+、Fe2+和Cu2+ C . Fe2+和Cu2+ D . Fe2+
二、填空题
  • 21. (2021九上·金华期中)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1) 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可多选)。

    2. (2) 锰(Mn)钢属于铁合金,可用于制造钢轨。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与锌之间,如果用实验比较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所给试剂组合能够达到目的是     (填字母)。
      A . Fe、Mn、CuSO4溶液 B . Fe、Mn、MgSO4 溶液 C . Fe、Mn、ZnSO4溶液 D . Cu、FeSO4 溶液、MnSO4溶液
  • 22. (2021九上·洞头期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 (1) 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性。
    2. (2) 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X+H2O+CO2=Cu2(OH)2CO3 , 则X的化学式为
    3. (3) 车体多用钢材制造且要对其表面进行喷漆处理,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材与(填名称)接触而生锈。
  • 23. (2021九上·长兴期中) 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 (1) 如果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2. (2) 如果滤液呈浅绿色,则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 .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 .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Zn(NO3)2
  • 24. (2021九上·诸暨期中) 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铜粉末进行了如图实验。

    1. (1) 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 (2) 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25. (2020·北仑模拟) 如图为铁钉的一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 (1) ①中铁钉变红的原因
    2. (2) 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 26. (2022九上·余姚期末) 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a克。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27. 我们知道,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越靠前,越容易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把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少量的金属.然后在滤液里滴入盐酸,用化学符号回答:
    1. (1) 若滴加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则滤纸上的金属是
    2. (2) 若滴加盐酸后没有沉淀产生,则滤纸上一定有的金属是可能有的金属是
    3. (3) 滴加盐酸后无论有没有沉淀产生,滤液中都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8. (2021九上·舟山月考)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1. (1)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选填“甲”或“丙”)可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 (2) 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强。
    3. (3) 查阅资料得知:CuSO4溶液中有Cu2+、SO42-、H2O三种粒子,CuCl2溶液中有Cu2+、Cl-、H2O三种粒子。下列是某哦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的分析,你认为下列猜想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 H2O破坏了氧化铝膜 B . Cl-破坏了氧化铝膜 C . Cu2+破坏了氧化铝膜 D . SO42-破坏了氧化铝膜
  • 29. (2021九上·淳安期中)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

    1. (1) 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

      b.Cr>Al>Cu

      c.

    2. (2) [设计实验]

      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泡产生缓慢, 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 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 金属无变化

      [得出结论]。

      原假设中正确的是假设:(填“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3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0. (2021九上·定海月考)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提示:氢氧化钠能吸CO2 ;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 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 (2) 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错误的地方,应如何改进?;理由是
    3. (3) 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 装置的作用是
四、解答题
  • 31. (2021九上·舟山月考)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金属材料,大多属于合金。其中黄铜是以锌作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已知组成某蛋壳的黄铜中只含有锌和铜,现将22g该弹壳碾成粉末后放入盛有足量的稀硫酸烧杯中,测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单位为g)与反应时间(单位为min)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 (1) 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共g;
    2. (2) 若欲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你认为至少还应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3. (3) 弹壳中铜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请书写出计算过程)?
  • 32. (2021九上·金华期中) 随机取一定量的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分次加入同一稀硫酸。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并记录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克)

    35

    35

    35

    35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6

    7.4

    6.2

    5.2

    1. (1) 随机所取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为 克;
    2. (2) 第四次实验操作结束后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 (3)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33. (2021九上·定海月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分析铁碳混合物中铁的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0g经粉碎后的生铁,把800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0

    200

    200

    200

    剩余固体质量(g)

    37.6

    15.2

    4

    4

    1. (1) 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中铁和碳的质量分别是
    2. (2) 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 (3)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