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6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会当绝顶、“爱”拼才会赢!谷爱凌凭借超高水平的发挥,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这是中国女子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②在这场(kān)____称“惊心动魄”的高水平对决中,全场观众都住呼吸,所有人都在望:(piān)____然起跳,翻转腾挪,完美落地。谷爱凌完成了对自己的最强挑战,旗开得胜!观众(bào)____发出的巨大的欢呼声,间点燃全场,谷爱凌自己也激动得热泪眶。

    ③赛后采访中,谷爱凌津津乐道地说着这次获奖经历,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地这样解释自己的“大胆选择”——不是想打败别人,而是想打破自己的“界(xiàn)____”。这种敢于挑战和突破自我的精神,是比耀眼成绩更震(hàn)____人心的力量。心怀热情 , 不畏艰难,不挑战,在与高手的竞争中,互相激发、各自升华,展现的正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真谛。突破的意义,并非简单的胜负,不断超越 , 勇敢做到最好,级而上的每一步却值得我们为之欢呼、喝(cǎi)____。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kān)称 ②(piān)然 ③(bào)

      ④界(xiàn) ⑤震(hàn) ⑥喝(cǎi)

    2. (2) 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住(A.bǐng B.píng) ②望(A.níng B.líng)

      间(A.xùn B.shùn) ④眶(A.yíng B.yín)

      ⑤不(A.jù B.jǜ) ⑤级(A.shè B.shí)

    3. (3) 选文中③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改正。
    4. (4) 下列有关选文中划线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段中“会当‘凌’绝顶”巧妙嵌入谷爱凌名字中的“凌”,含蓄表达对谷爱凌敢于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的赞美。 B . ②段中“旗开得胜”表示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可以接首战告捷。马到成功。出手得卢等。都是表示很快取得胜利的意思。 C . ③段中“大胆选择”“突破自我”“心怀热情”“不断超越”几个短语的类型依次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补短语。 D .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无数英维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二、选择题
  • 2. 广元名胜古迹众多,描写它们的对联、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四副对联中为千佛崖所拟写的一项是(   )
    A . 清风峡窄,自然景色留天地;明月波平,世界游人见古今。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液剑阁,光被利州。 C . 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D . 杜甫诗成,绝壁清江惊鬼斧;佛陀像就,莲池甘露净人心。
  • 3. 川北广元,历史悠久,“年文化”色彩特别浓厚。以下关于广元“年文化”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 . 扫扬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借打扫扬尘,要把一切的“穷运”“晦气”扫地出门,除旧布新。 B . 贴春联:“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广元一则谜语,谜底就是“春联”。 C . 团年和守岁:按照广元风俗、在大年三十(闰年只有二十九)之夜,阖家团聚,吃团圆饭,围坐待旦,是为“守岁”。 D . 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也是这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称为“过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圆”。
  • 4. 下面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是熬过来了吧?”保尔与窗外樱桃树枝上一只神气活现的麻雀低声交谈,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B . 《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成功的塑造了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好汉形象,其语言使用古代白话,富有表现力。 C . 艾青在《光的赞歌》一诗中,赞美了“光”这一物质,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D .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以一个厚颜无耻、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其最传神的就是“云片糕事件”。
三、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

    青平

    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

    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维。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剧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我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

    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媒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

    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呼吸,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受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

    ⑤____,____。____,____。

    (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

    1.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论述的中心是;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 B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些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 C . 选文第③段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的证明了“这一代青年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这一观点。 D . 选文第④段中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
    2. (2) 选文第⑤段划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

      ②就像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

      ④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

      A . ④①③② B . ③②①④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②④③
  • 6.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京砖

    顾盛红

    ①干窑自古是个窑乡。相传从秦汉以来就有烧砖制瓦的传统,俗称“千窑之乡”。

    ②干窑与普通的砖窑不同的是,它不光生产造房子的砖头和瓦片,也盛产京砖。京砖用料考究,制作工艺复杂,为皇家专用,如今这门手艺已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③砖窑大多临水而筑、一是为了挑水的方便,二是为了运输的方便。当年,窑洞旁的市河里停满了运输的船只,就好像清明上河图里的片段。

    ④干窑的老根和老周是同村人,以前是穷窑工出身,自然也识砖瓦,现在就倒腾点这类的收藏,遇到些不错的本地出品,常常互相通个气。

    ⑤时不时地,炒一盘螺蛳和一碟花生米,两人还一起抿抿小酒,聊的话题也总脱不开砖啊瓦的。类似这块砖是从人家拆掉的房子里捡来的,那个瓦是从乡下窑里收集来的……为了某块京砖、某块瓦当纹饰的年份,有时候他们也争得面红耳赤的。

    ⑥有一个雨天。老周开着电瓶三轮车去乡下收瓦片时,不小心撞上了电线杆。撞得人仰马翻。所幸有人路过报了警,将他送至医院,伤势严重。

    ⑦老根闻讯后赶至医院,看着插满氧气管昏迷不醒的老周,不禁老泪纵横。

    ⑧老周的老婆抹着鼻涕眼泪,向老根诉苦:“这么一大笔医药费,我们可怎么办呀?”

    ⑨老根沉思片刻,眼睛一亮,对她说:“别急,上次老周从河中捞过一块大京砖,很值钱的,你带我去看看能不能变钱吧。”

    ⑩老周的老婆把他带到家里那堆破砖瓦跟前,说:“你自己找吧。”

    ⑪老根从角落里找到了那块京砖。他二话不说,从亲戚那里借了五万块,帮老周付了医药费。

    ⑫老周的老婆怕弄丢了老周的心头肉,但想到老根临危救急,也无话可说。

    ⑬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地过着,老周和老根依旧到处收集瓦片,每晚一起抿小酒,聊聊以前。

    ⑭老根的儿子开了个厂,是生产机械配件的。不想有批货质量不过关,导致下游生产商出现了重大问题,要么认赔认罚,要么认坐牢。

    这回,是老周提了一袋钱来到老根家,说:这里有八万,我想把上次我受伤后抵给你的那块京砖赎回来。

    ⑯老根思量了一下,默默地接过钱袋。

    ⑰老根儿子的事慢慢地解决了,他也大松了一口气。老根让老婆弄了一碟花生米、一盘蒜泥黄瓜,喊上老周,在当初一起出过苦力的废弃干窑前,喝小酒。没喝几口就都醉了,他们抱头痛哭起来。

    ⑱其实两人都知道,这块根本就不是什么京砖,只是民国年间的民窑货,价值不到五百块。

    ——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羊城晚报》2021年3月3日

    1. (1) 阅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 (2) 读选文中的画线句,结合语境,按要求作答。

      ①请结合小说要素,分析文中第③段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②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描述老周在⑮段说那句话时(画线句)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

    3. (3) 请结合小说对老根这一人物的描写,分析老根的人物形象。
    4. (4)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贴切的标题对文章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为什么以“京砖”为标题?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 7. 非文学作品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它最早最完整的记载,出自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斗柄、太阳、月亮、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月令、十二音律等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出来的永恒的历法。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二十四节气被编入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传承绵延,走向世界。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谐“天人”关系的理论基础。

    (摘自《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7日,10版)

    材料二:

    (摘自人民日报人民号·三农科普知识2022年2月9日)

    材料三: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11日第20版)

    材料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年2月19日至3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气温回暖,冰雪融化,雨水渐增。

    虽然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小节气”、既不属于“四立”“二分”“二至”这些“大节气”,也不能与“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提并论,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雨水与谷雨、小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对气候的观察。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02月22日12版)

    1. (1) 下列对以上四则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见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被编入太初历。太初历颁行全国,并在之后两千多年传承绵延。 B . 材料二:反应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和季节的转折点的节气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 . 材料三: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D . 材料四: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小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对于农事非常重要,人们在立春之后会格外期盼雨水的到来。
    2. (2)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脱钩”,请联系选文内容和文化自信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二十四节气。(至少说出两点)
    3. (3) 明德中学计划开展以“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你对选文内容和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对比阅读
  • 8.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旧都。

    (节选自《出师表》)

    【乙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 , 不强逼也。成都既平,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 , 诸葛亮将自征 , 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贸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己,意欲必往,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深入不(毛:生长草木。) B . 率三军(奖:奖励。) C . 于是取良才(简:选拔。) D . 连卒(亡:适逢。)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伤先帝之明(以:连词,表结果,以致。)连为什邡令(以:介词,把。) B . 诸葛亮将自征(之:代词,代南方诸郡。)先主义(之:代词,代王连。) C . 连言辄恳至(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蔚然深秀(而:连词,表转折,又。) D . 亮虑诸将才不己(及:动词,比得上)成都既平(及:介词,到,等到。)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B .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C .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D . 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句画线句。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5. (5) 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嘉陵夜有怀二首

    [唐]白居易

    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

    怜君独卧无言语,唯我知君此夜心。

    不明不暗胧胧月,不暖不寒慢慢风。

    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注释:①公元810年,元稹(唐代诗人)出使东川,夜宿嘉陵驿,愁绪满怀地写下“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并把把诗作通过驿站寄给长安好友白居易。白居易得诗后,唱和此诗宽慰他的孤独。

    1. (1)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叹无人识才,悲庸人误才。此诗连用四个“不”字,有什么妙处,请联系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2. (2) 诗人元稹感时伤别,一夜独眠;他的好友白居易直接宽慰他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其中一处诗句并解析。
六、句子默写
  • 10. 古诗文默写,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回望过往,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①,②”中感受到古人的气节和胸襟;从“③,半竿斜日旧关城”中体会古人小词中的豪迈情怀;从“先天下之忧而忧,④”中领悟到古人的雄心抱负;从“但愿人长久,⑤。”“⑥,羸得生前身后名”中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展望未来,我们要如李白《行路难》所言“⑦,⑧”充满自信,驶向理想彼岸。

七、名著阅读
  • 11. 《简·爱》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些“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八、作文
  • 12. 微写作。

    中国教育部部署在2022年3月开展第4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此次宣传教育月活动以“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利州区向阳中学九年级一班在3月7日召开了“科学护眼,迎接未来”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该班主题活动拟写一份关于“保护视力”的倡议书,字数150字以内。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冬奥会的志愿者岗位上,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个冬奥会志愿者都如同一簇“微火”,无论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热情的气息,绽放着温暖的光芒。他们热情好客、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仅让国人为之赞叹,更令外国友人为之动容。“微火”成炬、温暖盛会。我们要向志愿者们看齐,让青春之风采激扬,让青春之担当绽放!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感悟,请以“因为有我”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套做,不抄袭,要写出真情实感;⑶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