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 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命令,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 . 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 .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C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 . 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 3. 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此图突出了山脉、海岸、岛屿、城市、桥梁等航行的标志,并在航线旁标注有针位(航向、方位)、更数(航程、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该图最后附的“过洋牵星图”,便于利用天文导航。《郑和航海图》(   )

    《郑和航海图》局部

    A . 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B . 折射出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 C . 反映出“天朝上国”实力雄厚 D . 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
  • 4.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B .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D .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 5. 清末有学者认为,“内阁之制,在前明有严嵩之奸,张居正之专擅”,“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断不至有权臣”。据此可见(   )
    A . 内阁的设立削弱了皇权 B . 内阁大学士掌握决策实权 C . 军机处空前加强了皇权 D . 军机大臣不参与国是决策
  • 6. 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正、副二人,监督政务,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藏留驻川陕兵两千人、滇军一千人,分驻拉萨和昌都,归驻藏大臣指挥。这些措施(   )
    A . 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 .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 .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 .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
  • 7. (2020高一上·临汾期中) 下图反映了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①减轻废除宰相后皇帝倍增的工作压力

    ②成为了解下情、商讨政务的重要渠道

    ③强化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1高一上·大庆期末) 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   ) 
    A . 扩大贸易 B . 招抚授官 C . 因地制宜 D . 军事控制
  • 9. 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时间

    人口数(口)

    每口平均亩数

    顺治十二年(1655)

    14 033 900

    27.63

    康熙五十年(1711)

    24 621 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

    27 355 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102 750 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8 095 796

    3.56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A . 人地矛盾逐渐缓和 B .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C . 农业产量停滞不前 D . 生态资源日趋紧张
  • 10.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   )
    A . 开设工场 B . 男耕女织 C . 设急递铺 D . 设立行会
  • 11.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
    A . 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B . 区域之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 .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D . 闽粤商人经济地位快速提升
  • 12. (2017高二上·佛山月考)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 .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 . 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 13. (2020高二上·麻城月考)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
    A . 主张废除宰相制 B . 倡导无为而治 C . 倾向于限制君权 D . 反对王位世袭
  • 14. (2020高二上·莆田月考) 明清小说中,以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为主线,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的作品是 (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 15. 下图为某校社团历史情景剧对话节录,该剧最可能的主题是(   )

    甲:“我们有孔子。”

    乙:“我们有耶稣。”

    甲:“我们有《论语》。”

    乙:“我们有《圣经》。”

    乙:“我们有《几何原本》。”

    甲:“我们没有《几何原本》。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

    A . 儒家文化的传播 B . 辉煌的科学技术 C . 启蒙思想的传入 D . 西方科学的传入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明成祖朱棣事迹简表

    1360年

    出生于当时称为应天府的南京,为朱元璋第四子

    1380年

    以燕王身份坐镇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军事活动

    续表

    1402年

    经靖难之役,是年率军攻进南京,夺取皇位。大肆搜捕、镇压拒绝效忠的官员和士子。次年正式登基,改北平为北京

    1406年

    下诏筹建北京宫殿,以作迁都的准备

    1410年

    以北京为基地,第一次亲征蒙古

    1414年

    第二次亲征蒙古

    1421年

    改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1424年

    死于第五次亲征蒙古的会师途中

    ——据《明史》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明朝前期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朝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有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白银得到广泛使用。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