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    )
    A . 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C . 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 D . 廷议方式有助于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
  • 2. 中国古代早期王畿外围所属疆域,以五百里为一区划,谓之服。服即服事天子之意。夏朝为五服,到周朝分天下为九服。王与各服之间关系也出现较大变化,夏之王身份为“兄长”或“盟主”,而西周之王身份为“君”。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①贵族政治被打破    ②对地方控制力增强    ③王权与神权结合    ④政治隶属关系强化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①③④
  • 3. 如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

    A . 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 . 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 .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 . 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 4. 《里耶秦简》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一个小县迁陵县“吏凡百四人,缺卅五人。今见五十人”,《尹湾汉简》所载西汉中后期最大的两个县海西县和下邳县,二者吏员总编制均为107人。据此可知秦代(    )
    A . 所创制度被后世沿用 B . 中央牢牢掌握地方权力 C .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 . 地方管理运行成本较高
  • 5. 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这表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    )
    A . 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 B . 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力量 C . 有利于密切君臣之间的关系 D . 有利于巩固封建君主的地位
  • 6. (2023·重庆市月考) 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 
    A . 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 B . 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C . 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 D . 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 7. (2022高二上·唐河月考)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规律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地方行政机构的层级越高变化越大 B .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机制 C . 高层级行政区划由考核机构演变而来 D . 在划分行政区时始终以山川形势为依据
  • 8. 如图是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制作的近代法国国家权力架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    )

    A . 法国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 . 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普选产生议员 C . 法国政体是对西方宪政的发展 D . 众议会的法案经总统批准即可生效
  • 9.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一些将军在军饷不足时,会在未得到公民大会允许的情况下请求雅典盟友的支持。这种行为常常受到公民大会的攻击,有些公民表示,“军事指挥官们觉得他们自己就是法律”。由此可见,在当时的雅典(    )
    A . 外部势力影响政治决策 B . 公民大会主导城邦事务 C . 独裁统治破坏法律传统 D . 权力滥用导致政局动荡
  • 10. 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
    A . 说明罗马建筑风格渐趋奢华 B . 促进民主共和精神广泛传播 C . 体现罗马城政治地位的提升 D . 利于推动罗马政治体制转变
  • 1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2003年之前的220多年间,先后审理了4000多个与宪法有关的案件。其中,被最高法院全部或部分否决的国会立法共计178项,被判为违宪(全部或部分)的各州议会立法有1200多项,推翻司法判例近200个。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A . 联邦制原则 B . 分权制衡原则 C . 代议制原则 D . 中央集权原则
  • 12. 下图是公元元年——1800年欧洲人口变化图,对不同阶段人口变化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①阶段人口略有增长,是罗马帝国前两百年繁荣的写照 B . ②阶段人口持续增长,原因是欧洲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 . ③阶段人口锐减,主要受“黑死病”在欧洲流行的影响 D . ④阶段人口快速增长,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是重要原因
  • 13.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    )
    A .  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 B . 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 C . 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 D . 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
  • 14. 《法国通史》在谈到中18世纪法国共和制时说:“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备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这里,作者主要强调了法国共和制的(    )
    A . 民主性 B . 稳固性 C . 脆弱性 D . 复杂性
  • 15. 根据下图展示的古代西方政治结构,判断该国是(    )

    A . 雅典 B . 斯巴达 C . 罗马共和国 D . 罗马帝国
  • 16.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 . 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 . 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 . 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 17.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全国人民抗日指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下列项中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举措的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团结农民抗战 B . 颁布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C . 作为中央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D . 在河北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 1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和(    )
    A .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共产国际的指导 C . 完成土地革命的需要 D . 民主范围的扩大
  • 19. (2022高二上·成武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

    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

    A . 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 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 . 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 . 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 20.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该区军事、政治、土地改革、整党、经济、宣传和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动态”。这一制度(    )
    A .  提升了干部的文学素养 B . 推动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C . 旨在整顿官僚主义作风 D . 利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 21. (2022·丰台二模) 土地革命期间,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声势浩大的选举运动,吸引工农群众参加城乡代表会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工作,还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对于老弱残废以及孤寡无依的人,实行社会救济。这些措施(   )

    ①有利于巩固红色政权   ②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积累了民主政治经验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性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2. 商鞅提出,“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慎法、察务。”据此可知,商鞅主张(    )
    A . 立法和治理要合乎时宜 B . 要通过法律实行善治 C . 直接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D . 向社会大众普及法律
  • 23. 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
    A . 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 . 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 . 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 . 涉及而广百姓莫安其居
  • 24.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
    A . 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B . 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 . 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 D . 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 25. 如表为新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时间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

    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种植业

    结构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A .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B . 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D . 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 26. 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中国郡县制的史书中,找到了“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赢)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邹,置南郡矣”等资料。这些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 B . 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C . 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 D . 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
  • 27.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目的是(    )
    A .   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 B . 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 . 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D .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28. 北魏孝文帝重新确定士族门阀的标准,突出强调北魏以来的官职爵位,摈弃德、才因素,甚至将以往的“阀阅”也置于从属的、参考的位置,凭藉皇权威势、强行以法律形式确立“四海大姓”、“州姓”、“郡姓”和“县姓”等四等级门阀系列。这导致(    )
    A . 贵族阶层民族矛盾消解 B . 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C . 门阀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D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 29. “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    )
    A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 . 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 .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 3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召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决策的是(    )
    A . 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C . 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载入党章 D . 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二、非选择题
  • 31. “时空”透视古代中国
    1. (1) 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或政治中心)与对应历史阶段作联系(填写字母)

      ①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    ②儒家文化发源

      ③大一统帝国初建    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⑤士大夫政治确立    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BCDEF

    2. (2) 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自秦帝国建立后,历代王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边疆管辖,促进民族融合。按主题“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写数字)

      ①雅克萨之战②宣政院印章③十三行遗址④西域都护府复原图⑤步辇图

      ⑥伊犁将军府⑦平定郑氏政权⑧金瓶掣签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

      中国古代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东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促进西南地区边疆管辖与民族融合

      不符合主题的措施

    3. (3) 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中央的直接管控。请把以下的机构与它实施的朝代相匹配

      A.建行省B.设政事堂C.废除承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实行郡国并行制

    4. (4) 综合上述内容,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政治发展中,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和1258年的《牛津条例》等英国宪政史上的重要文件,是国王与贵族之间妥协的产物。1688年的“光荣革命”也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之间的一场妥协”。“光荣革命”给国王保留了行政管理权、决策权、大臣任免权等,这些权力必须在议会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方可使用,从而使英国避免了专制统治的危险,确立起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政体,也象征性地保留了君主。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案》,排除了天主教教徒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废除了国王的(法律)中止权和豁免权等,至此司法权得以独立。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的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判”和妥协是美国宪政的中心内容,是“原则与妥协”的对立统一。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上往往着眼于对现实利益的承认、尊重,使之可以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民主制度相比,美国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点,并谈谈你由此得出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