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岀并填在答题卡上,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改革开放已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中国人民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下列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是(    )

    ①尊重劳动   

    ②尊重知识  

    ③尊重人才   

    ④尊重创造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3. 下列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错误的是(    )
    A . 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 制定的依据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 . 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4. 习近平主席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    )
    A .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B .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C . 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D .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 5. 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我国吹响教育强国“冲锋号”,主要是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让所有人都过上了美好生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6. 实现如图漫画中的目标,必须(    )

    ①优化经济结构   

    ②转变发展方式

    ③转换发展动力   

    ④坚持高速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近年来,政府的新动向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热议:“房了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增进民生福祉

    ②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④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伴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火爆,相关的低价盗版网课也顺水推舟,猖獗起来,对于盗版网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社会创新环境下的“乱象”   

    ②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③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④不利于网络教育行业健康发展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9.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予了高度支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你认为(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②这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③这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0. 数字蕴藏着中国式民主的“密码”,对下列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 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D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11.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红船走向巨轮,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①深化改革消除矛盾   

    ②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2. (2020九上·揭西期中)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 . 坚持党的领导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为人民服务 D . 对人民负责
  •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2021年1月12日国家医保局统计,已累计结算患者费用28.4亿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患者治疗费甚至达到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这些做法(    )

    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是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③以实现同步富裕为根本目标   

    ④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对部分新闻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A . 王某发现非法排污的情况,拨打举报电话——王某参与民主选举 B . 张某控告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公职人员——张某参与民主决策 C . 居民参与社区居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居民参与民主立法 D . 市民参与公共交道价格调整听证会——市民参与民主决策
  •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 . 依宪治国 B . 依法行政 C . 依法治国 D . 以德治国
  • 16.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社会生活中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表明(    )

    ①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按要求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52分)
  • 17.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位、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创新驱动取得新成就,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 (1)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2) 我国在创新国家建设中还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就?(请举两例)
  • 18. 中科院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出台,第三条规定:国家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针对此事,小文同学认为:“只有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营造厉行节约、抵制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请运用法治和德治的关系的知识,对小文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 19. 宜宾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关心法治建设,你我共同参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材料一: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建设法治中国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同频共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人民幸福唇齿相依。2021年4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反馈整改工作,要求被督察省份要结合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能力。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②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政府应该怎样提高自身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

    2. (2)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一位公民的血液。推进全民守法,首先要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一位公民的血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