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调...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6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南北民居差异较大,北部多为“蘑菇屋”(呈圆锥形,顶部为茅草,墙壁由泥土堆砌而成),南部多为“四水归一房”(房顶呈四面坡形,下雨时,雨水顺四周房檐排出地面水沟,房屋地面由众多木桩支起),下图为科特迪瓦地理位置图及其两类民居位置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首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科特迪瓦民居南北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河流 C . 气候 D . 土地
    2. (2) 与北部的“落菇屋”相比,南部的“四水归一房”(   )
      A . 房屋建筑用材进口量较大 B . 屋内空气湿度年内变化小 C .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差 D . 修葺周期的间隔时间较长
  • 2.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障我国水资源安金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冻土作为不透水层或者弱透水层,能够从性质上改变土壤水热运移规律。下图为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绘制的土壤冻结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   )
      A . 冻结速度快于融化速度 B . 冻结方向为自下而上发展 C . 3月份冻结深度较稳定 D . 表层融化速度比深层慢
    2. (2) 在冻结初期(11月13日至11月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 . 太阳辐射弱 B . 昼夜温差大 C . 土壤水分少 D . 冻结放热多
    3. (3) 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未冻水含量)变化较大,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 在非冻结时期,深层含水量变化大 B . 在冻结过程中,各层含水量均增加 C . 在消融过程中,表层土蓄水量增加 D . 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方向相同
  • 3. 因冰川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同高度自由大气,从而形成的冰川表面向下的风场,被称为冰川风。地形与下垫面特性差异导致的下垫面动力和热力特性不均匀性,易引发诸知山谷风和冰川风等局地环流。下图示意我国祁连山某山岳冰川夏季平均风向和风速随当地地方时变化情况(风向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该区三面环山,上部为冰川,下事地形坡度大,底部为山间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研究区总体的地势特征是(   )
      A . 西、北、东三面高,南部低 B . 西、南、东三面高,北部低 C . 南、西、北三面高,东部低 D . 北、东、南三面高,西部低
    2. (2) 该研究区夜间风向稳定且风速较大,原因是此时(   )
      A . 以冰川风为主,山谷风较弱 B . 山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C . 以夏季风为主,局地风较弱 D . 谷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 4.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 南设得兰群岛位于西南极大陆威德尔海西部,距离南极半岛西北约120km,距离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约1200km,群岛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达550km。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其形成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下图示意南设得兰群岛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大地构造单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构成南设得兰群岛的岩层主要为(   )
      A . 石灰岩 B . 大理岩 C . 玄武岩 D . 花岗岩
    2. (2) 横贯南极山脉的主要成因是(   )
      A . 海水下降,海底山脉逐渐出露 B . 火山喷发,喷发碎屑堆积 C . 地壳断裂,岩层发生相对位移 D . 板块碰撞,浅海地带缓慢抬升
  • 5.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 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水源日趋减少,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推广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是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再进行常规的大水冬灌、春灌,而是在来年3月下旬一次性完成播种和安装滴灌系统工作,使种子所处的环境达到出苗的要求,并且全程都采用具备GPS导航系统的机械生产,比如覆膜机、穴播器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常规大水冬灌和春灌的主要目的是(   )
      A . 疏松土壤 B . 提高土温 C . 洗盐压碱 D . 节水增效
    2. (2) 对土层过厚和松软的棉田在播种前须进行土层压实,主要原因是(   )
      A . 改善土壤结构 B . 防止起垄塌陷 C . 增加土壤肥力 D . 增加土壤墒情
    3. (3) 为了在阿克苏地区推广机械化“干播湿出”技术,有效措施有(   )

      ①积极引导棉农流转土地②加大土地平整力度

      ③鼓励农民自主购买棉种④大幅度提高化肥使用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
      A .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 充足的生产原料 C . 先进的科学技术 D .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2.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
      A . 获得原料供给 B . 降低运输成本 C . 加强技术合作 D . 减轻环保压力
  • 7. 曲斗香是福建省安溪县生产的海底窖藏白酒,是中国第一种采用海底窖藏工艺生产的高端白酒,海底窖藏的发明改变了中国白酒单一的陆地窖藏方式,创造了中国白酒窖藏的新纪元。下图为福建省曲斗香海底窖藏白酒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曲斗香海底窖藏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是(   )
      A . 海底矿产资源 B . 海洋空间资源 C . 海洋生物资源 D . 海洋化学资源
    2. (2) 近年来,福建省安溪县曲斗香酒业公司将白酒窖藏在海底有利于(   )
      A . 扩大沿海地区土地面积 B . 降低沿海地区投资风险 C . 提高曲斗香白酒年产量 D . 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二、综合题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雷尔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1896年,距离美国边界十余千米处的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开始采产锌和锡,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厂成为北美洲最大的冶炼厂。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环境安全,通过两次国际仲裁,要求加拿大除了赔偿损失外,还要采取治本措施。下图示意特雷尔冶炼厂位置。

    1. (1) 指出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可能产生的跨境环境污染类型。
    2. (2) 分析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能够对美国产生跨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 (3) 推测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在仲裁后针对跨境污染可采取的治本措施。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西城市群是以甘肃省会兰州市与青海省会西宁市为中心的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貌形态复杂,黄河横贯而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根据《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用地品质、经济品质、社会品质、生态品质、环保品质、交通品质)指数处于相对中等和较低的水平,兰州市和西宁市处于领头地位。下图示意兰西城市群地理概况。

    1. (1) 简述兰西城市群各城市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2. (2) 分析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指数较低的原因。
    3. (3) 说明未来兰西城市群品质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注重的问题。
  • 10.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

    1. (1) 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2) 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 (3) 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
  • 11.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是一类复杂的综合环境因素,可从海拔、坡向、坡度及凹凸度等多种角度进行区分。森林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但是在海拔和坡向相近的情况下,坡度、凹凸度等微地形会对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进行再分配,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更新。某团队选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800m左右同一坡向陡坡、缓坡、凸地、凹地等微地形的森林植被林分密度(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即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平均胸径(胸径是指树干距地面以上相当于一般成年人胸高部位的直径)的变化状况为研究对象绘制成下图。

    1. (1) 判断并解释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 (2) 从林分密度出发,分析凹地林木平均胸径大于凸地的原因。
    3. (3) 不同于林分密度,缓坡的幼树密度小于其他微地形,推测其成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