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横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 <p>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 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p>
  • 1. 走进社区,各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齐全;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来到农村,我们看到精准扶贫下的绿水青山;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说明(    )
    A . 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 B . 我们的社会不需要继续发展了 C .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 . 所有产品都是由人民用劳动换来的
  • 2.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了(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个人的社会关系是由身份确定的

    ③社会关系一般是由地缘关系确定的

    ④社会关系不同,我们的身份不同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3.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同学在暑期的做法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东密切关注河南汛情并捐款

    ②小贝听从班主任安排,积极打疫苗

    ③小明只做暑假作业,其余都与他无关

    ④小磊收看东京奥运节目,为运动员加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这说明(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人

    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④个人是社 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5. 某网络博主自导自演古风美食视频,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作品受到新华社、央视的点赞,这是因为该网络博主(    )
    A . 传播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正能量 B . 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C . 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中吸引无数粉丝 D . 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6. 外出乘坐公交车、地铁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请给老人、小孩和孕妇让座”的温馨提示。这样的温馨提示属于(    )
    A . 法律规则 B . 道德规则 C . 交通规则 D . 制度规则
  • 7. 右图漫画《请自觉排队》告诉我们(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规则就是秩序,秩序就是规则

    ③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陷入无序化状态

    ④规则要靠秩序,才能够正常运转

    A . ③④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③
  • 8. 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贵。下列不属于自律行为的是(    )
    A . 小琴在家长外出时,完成作业后就开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B . 小林在没有老师同学监督的情况下仍做好班级值日 C . 小明在操场上捡到一百元钱,看了看左右没人,就悄悄据为己有 D . 看到地上有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已成为小光的习惯
  • 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了多项规定,着力解决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    )

    ①说明需要废除原先的规则

    ②表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可以保证未成年人不再受到伤害

    ④调整和完善了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的规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据调查,初中生对父母最反感的一句话是“你看看人家,人家成绩……人家……再看看你",于是乎“我真的不行?唉,人家孩子都好,就我没用”。结果,亲子关系不断恶化。这告诉我们(    )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孩子虽小也需要尊重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③受到他人的尊重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④尊重才能让家庭生活和谐融洽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⑧④
  • 11. 讲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下列言行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请问这里离火车站还有多远

    ②使用他人东西前先征得对方同意

    ③找不到东西向妈妈大发雷霆

    ④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主动说“对不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1年2月23日,央视播出《平“语”近人》第六期节目,杜长胜的事迹再次传遍祖国大地。十年前,杜长胜的大儿子、大儿媳意外身亡,留下330多万元债务。杜长胜承诺,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就要把账还了。老人用了近5年时间,还清了债务。杜长胜的事迹告诉我们(    )
    A . 媒体要曝光不诚信的现象 B . 权衡利弊,善用诚信智慧 C . 要继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D . 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
  • 13. 为推进信用中国建设,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加强信用信息整合共享。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

    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完善信用惩戒机制

    ③珍惜诚信记录

    ④践行诚信价值准则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4. 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某市两名男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阻挠物业对小区封门,并对劝阻的民警大打出手。两人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这两名男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 严重社会危害性 B . 刑事违法性 C .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 行政违法性
  • 16. 小王为讨欠薪,爬上高压电线杆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了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被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而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启示我们(    )
    A . 遭遇欠薪要直接起诉 B . 公民的生命权受法律保护 C . 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 仲裁是最有效的维权方式
  • 17. 一天,小虎和小强在去公园的路上遇到了几名社会青年,这些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警,否则,就收拾你们。”面对歹徒的不法侵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②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

    ③设法稳住歹徒,及时报警

    ④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A . ①②⑧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8. 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生活暖闻]某日早高峰,在某市区的一个路口,由于腿脚不便,一位老人在40多秒的绿灯结束后还没走过一半的马路,指挥中心特意给老人打了一个长绿灯,所有车辆也都继续礼让等候,方便老大一次性安全通过。给交警和司机朋友们点赞!

    [触目惊心] 2020年5月至12月,广西交管部门在全区开展“一盔一带”行动,依法查处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行动开展以来,人们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自觉性增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公民不遵守这一规则,认为没有必要,依旧我行我案。

    [生活启示]一个厨房汇聚人生百味,一种滋味解世间万般惆怅。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坚守“抗癌爱心厨房”18年。18年来,他们免费为抗癌家庭提供炊具和调味品,夫妇俩用朴素的爱温暖了无数家庭。

    1. (1) 上述事件中司机们的行为“暖”在何处?
    2. (2) 针对上述状况,有人认为:“自由与规则二者不可兼得。”请你辨析此观点。
    3. (3)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事迹对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何启示?
  • 19. 网络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

    材料一:一组让人欢喜的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网民通过网络向政府积极建言献策;众多学生停课不停学,在家上网课,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依靠5G通信技术,在线“云监工”火神山医院建设,远程在线医疗会诊。

    材料二:一组让人担忧的场景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上网及发布、交流信息已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有些网民却不顾事实,发布、传播谣言,最终受到处罚;有的人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习和工作;还有的人轻信网上的一些信息,致使自己上当受骗……

    1. (1) 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网络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2. (2) 综合上述的“喜”与“忧”,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0. 某校八年级(2) 班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开展了法治主题活动,下面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环节一:情境表演《交通安全记心中》

    同学1:今天,你爸怎么没有开车送你到学校啊?

    同学2:真倒霉!昨天,我爸开车没有礼让行人,被交警罚款了!

    同学3:我爸的朋友更惨,醉酒驾车,被判了刑。

    同学1:交通安全无小事,司机行人要重视。违法驾驶代价大,遵规守法要牢记!

    环节二:模拟法庭审判活动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被告人郑XX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性质较严重。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郑XX犯盗窃罪, 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款人民币二千元。

    环节三:惊心数据呈现

    某市未成年人犯罪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类型及比例

    类型

    旷课

    夜不归宿

    侮辱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比例

    89%

    82%

    75%

    68%

    [注]未成年人犯罪大多都遵循这样的轨迹: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1. (1) 环节一中,同学2、同学3所列举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 类违法行为。
    2. (2) 请你对环节二中的判决书错误内容进行修改。
    3. (3) 我们青少年从环节二、环节三中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