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9...

更新时间:2022-10-27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小题,共72分)
  • 1. (2022高一上·安平月考) 2022年4月,借助于新测序方法0xford Nanopore和Pacbio HiFi,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队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预测要正确处理(     )
    A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B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C .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 .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2.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它(   )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提供了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

    ③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④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下列选项与漫画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 吾心便是宇宙 B . 理是万物的本源 C .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D .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4. (2020高三上·长沙月考) “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们就能成为真正的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 .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C .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 .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 6. 在物质观上,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哲理一致的是(   )

    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②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③水者,万物之本源也,褚生之宗室也       

    ④人之生,气之聚也……通天地一气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新冠疫情,有些国家政客这么回答。下列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在2022年6月16日,将有77年一遇的七星连珠火爆来袭,时间一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一字排开。根据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和公转轨道数据,可以计算出七星连珠的出现时间,从公元1年到3000年,一共会出现39次七星连珠,平均77年才出现一次,所以难得一见。这说明(   )

    ①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宏观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能正确反映存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 .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 .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 10. (2022高二上·连城月考)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柳枝具有送别属性,反映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折柳寄情反映离别的状态,体现意识反映物质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网瘾、手机瘾……戒掉这些“瘾”为什么那么难?有别于学习、认知等常见类型的记忆,瘾在人脑内会形成持久、顽固、环境关联性极强的记忆,消除成瘾记忆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科学院某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人体内有两条神经通路分别调控成瘾记忆的形成和维持,通过抑制其中一条通路,可以消除成瘾的关联记忆,从而阻止复发行为。这一发现说明(     )

    ①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人脑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耕地面积辽阔、土地肥沃,比较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蔬菜种植技术和基本的农业基础设施,导致难以应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我国某农业专家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产业发展和蔬菜生产实践需要,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运用避雨增温保湿高产栽培技术,有效提升了蔬菜产量。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1高二上·曹县月考) 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根据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人类认识规律后,规律发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改变规律

    ③人类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④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些“时代之问”。求解“时代之问”,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这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

    ①与时俱进,紧跟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③实事求是,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④求真务实,突破社会发展的规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5. 《孟子·公孙丑》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锄头),不如待时”,富于哲理。下列选项中与其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①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④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各地要细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做好探索: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上述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③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突破客观实际的限制积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光的流逝是客观规律,无法改变,但是,对待时间的态度却能改变。恩格斯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学会“利用”,其哲学依据在于(     )

    ①对时间的把握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利用时间要以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③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价值不同,难以把握其客观性 

    ④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8. 读下面漫画《“严格执行”》,可以从中获取的正确感悟包括(     )

    ①制定规则要立足实际,符合公众要求        

    ②面对规则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变通

    ③对待事物要解放思想,不能墨守陈规        

    ④解决问题不能表面化,坚持实事求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央视Boys"与北京卫视主持人联手, 在某网络平台直播间卖力吆喝"。最终这场3小时的直播创下了13.9亿元的销售成绩。直播带货无疑是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消费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对于“直播带货”,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敢于改造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③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要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预计到2022年,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将彻底完工。建成后,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中国“西电东送”的一大主力,也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做到“以电扶贫”。这表明联系中( )

    ①万事万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③人们可以在普遍联系之中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客观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1. 当前被家长送进了英语培训班参加试听课的孩子中居然有那些还未入园、仍穿着尿不湿的小宝宝。专家表示: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属于揠苗助长。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上述论断启示我们( )

    ①联系是多样的,必须坚持具体条件下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②联系是客观的,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必须立足部分以把握事物的规律

    ④联系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带来主观随意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21·辽宁模拟)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雪期较长,满族的先民为了生产生活出行方便,把兽骨绑在脚下,后来演化成用铁条嵌在鞋底,这就是最早的冰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化出了具有地域特征的雪地走、冰上舞蹈等冰雪运动项目。冰雪运动的产生过程告诉我们(    )

    ①要把握自在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②要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要注重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要将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改造为直接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2·江西模拟)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挑起俄乌冲突,又采取非常极端的手段对俄罗斯进行多达七轮的制裁,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武器,妄图通过乌克兰战争削弱俄罗斯,但战争和制裁反噬西方国家、美国等国家出现了数十年来未见的高通货膨胀,并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上述后果讽刺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    )

    ①否定一切、一厢情愿的想入非非  

    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愚蠢做法

    ③不讲分寸、过犹不及的唯心主义  

    ④臆造联系、反受其害的可悲下场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4. 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和夏季蓄水水位有30米高的落差,岸边30米高的落差区域,称为“消落带”。在消落带内,耐旱植物会在蓄水期淹死,耐淹植物会在枯水期干死。重庆因地制宜,经过多年探索,筛选出十余种耐淹耐旱植物,给库区消落带“穿”上了10余米宽的绿色外衣,产生了护岸、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多种效用。这说明(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固有联系,建立事物具体联系

    ②充分认识自在事物的客观联系,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

    ③根据客观条件,改变规律起作用方式,能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④在把握客观条件基础上,可以创造新的本质、必然、稳定联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巨大成绩,深刻阐述了北京冬奥精神。

    习近平强调,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就是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简要分析“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左图)、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右图)如下图所示:

    “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飞跃”会徽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满,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冬梦”“飞跃”,以自信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人要梦圆冬奥、放飞理想,为奥林匹克和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说明“冬梦”“飞跃”会徽设计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