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11-04 浏览次数:4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 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三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进驻中国空间站。作为首位重返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这句话启示青少年要(    )
    A .   珍爱生命,尽情享乐 B . 用奋斗的青春,成就梦想 C . 顺其自然,看淡人生得失 D . 活好当下,因为未来无法规划
  • 2. 班会课上,班主任向同学们展示了以下两句名言。旨在告诉同学们(    )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A . 凭借集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B .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 . 要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坚持集体利益至上 D . 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是集体力量之源
  • 3.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1年工作时指出,过去一年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这些举措(    )

    ①是国家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生动实践

    ②能够彻底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现象

    ③有利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

    ④表明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事情,与家庭和个人无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4.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棵由焰火组成的“迎客松”出现在空中;闭幕式在“纪念时刻”,大屏,幕中出现了柳枝,取古人折柳送别的意思,背景音乐是李叔同的《送别》。网友盛赞“中国式浪漫”表明(    )

    ①中国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

    ②中国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中华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题干中的“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    )

    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③是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       

    ④在世界文化中首屈一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近年来,直播带货的盛行让某些网络主播获得大量金钱收益,但他们却选择偷税漏税,结果被税务部门处以巨额罚款。材料警示我们要(    )

    ①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个人利益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用法律指导和约束自己行为       

    ④遵守规则,远离网络直播带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1年,除家庭教育促进法之外,还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法律援助法等多部法律,以“新成员”的身份,“入驻”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下列做法有利于破解“法之必行”难题的是(    )

    ①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做到科学立法

    ②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下侧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有(    )

    ①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成为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依法自律,不断增强法治观念       

    ④要远离网络,以免走上违法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亮点是微火设计,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此前的奥运火炬都是熊熊大火,能源消耗量巨大,而这次的火炬将氧气作为燃料,可实现氧气消耗童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微火设计(    )

    ①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               

    ②表明我国己建成科技强国

    ③表明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展现了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考古盲盒”作为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将一些做工精美的文物仿制品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藏进土中,吸引消费者“挖文物”。“考古盲盒”的出现(    )
    A . 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B . 说明文化传承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C . 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D . 要求我们要借鉴吸收所有外来文化
  • 11. 截至2022年2月6日,中国已同148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已由亚欧大陆延伸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区域,“一带路”国际合作进一步展现出强大韧性。共建“一带一路”,(    )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②是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④是为了加快构建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篇文章中,引经据典,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夏侯玄传》)。“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启示我们(    )

    ①文明差异必然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

    ②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人民求同存异

    ④文明交流互鉴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分)
  • 13. 【透视现象  诠释价值】

    观察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请你结合漫画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漫画一启示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

    漫画二体现了我国坚持理念。

  • 14. 【弘扬奥运精神  激发青春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双奥之城”与绿色相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注重可持续性,大量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从进行夏季项目到冬季项目,北京奥运场馆的转换充分满足了比赛的需求。”经过改造,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项目比赛场地“水立方”变身成为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赛场“冰立方”。

       “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体现了北京冬奥会贯彻发展理念。

    2. (2) 材料二:为助力绿色低碳出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北京市还打造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观众在冬奥会期间可通过高铁、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便捷抵达赛场。

      除了做到材料所述,我们还能为绿色冬奥作出哪些贡献?

  • 15. 【情境探究  明理践行】

    下列是小皖生活中遇到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网上刷单可以挣钱,既方便又快捷。”小皖看到妈妈在王阿姨的劝说下准备扫码加入刷单……

      ①此时,小皖的正确做法:

      ②理由是:

    2. (2) 情境二:周末,小皖和小辉相约去图书馆看书,期间小辉大声接电话,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①小皖应该:

      ②理由是:

    3. (3) 情境三:家里购买不到一年的精装修新房出现漏水现象,爸爸与开发商协商未果。小皖建议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①从诉讼类型来看,这一诉讼属于诉讼。

      ②小皖这样建议的理由是

  • 16. 【关注家乡发展  建设美好安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家园被毁,群众受灾。微光汇聚,风雨同舟,安嫩与河南一起杠!众多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捐赠行列。

    材料二:2021年7月21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我省将完善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五绿”协同推进机制。

    材料三: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在安徽全省开展。此次活动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1. (1) 材料一中“安徽与河南一起扛”,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 (2) 阅读材料二,谈谈我省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表明了哪些道理?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我省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依据。
    4. (4) 结合三则材料,作为安徽学子,我们应该为建设美好家乡做些什么?
  • 17. 【聚焦全国两会  关注国家发展】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某中学团委组织同学们开展“红领巾看两会”实践活动。九(1)同学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摘录以下几个方面制成展板进行宣传。

    1. (1) 展板一: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①为更好了解我国民生建设成就,请你为同学们推荐几种学习方式或途径。

      ②阅读展板一,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2. (2) 展板二:2021年我国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国际抗疫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同学说2021年中国成功举办多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说明中国主导着世界的发展方向,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请你对这一观点做简要评析。

    3. (3) 展板三: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展板三呼吁“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请你为“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提出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