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09-12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

    A . 血缘关系 B . 地缘关系 C . 业缘关系 D . 法律关系
  • 2.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 .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 3. 2017年1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20年上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生在家对互联网的接触和使用更加密集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中存在网络素养不均衡、网络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

    ①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

    ②中小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言献策

    ③全社会合力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④加强家庭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作用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21家网络平台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这表明网络有利于(    )
    A .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 . 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 C . 搭建文化传播新平台 D . 丰富科技创新新手段
  • 7. 如图的漫画告诉我们(   )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

    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

    ④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我们在上网时应该(    )

    ①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②不在无关的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③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暴力信息          
    ④要学会“信息节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下列行为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    )
    A . 小文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 B . 敏敏利用假期时间去社区当志愿者 C . 小明周末只会宅在家里玩电脑游戏 D . 小杰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
  •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这为我们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我们(    )

    ①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年龄还小,在网上传播正能量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④要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1.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只要注重文明礼貌我们就能获得成功   

    ②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③我们要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买票时,要自觉排队,有序进场;看电影时,不要大声喧哗,保持安静;旅游时,要爱护公物,服从管理。这表明(    )
    A . 社会公共秩序全靠人们自觉来维持 B . 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 C . 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社会公共秩序 D . 维护公共秩序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 13. 关于当事人违法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承担责任

    成年人刘某不赡养80岁老母

    民事违法

    行政责任

    某影楼私自将他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

    刑事责任

    成某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据交通法罚款200元

    行政违法

    行政责任

    赵某抢劫并将对方打成重伤依刑法被判7年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

    刑事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维护规则,我们要敢于对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提出批评,这说明(    )
    A . 维护社会规则是文明的表现 B . 维护社会规则,要从自己做起 C . 维护社会规则,也包括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D . 维护社会规则,应该成为个人行为习惯
  • 15. 下列选项中表现了“尊重他人”的是(    )
    ① 欣赏他人的优点  
    ② 接纳他人的个性  
    ③ 不歧视他人的缺陷  
    ④ 尊重他人的劳动
    ⑤ 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有侮辱性质的绰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6.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这一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 .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C . 有错不改,有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D . 违反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
  • 17. (2021八上·徐闻期中) 八年级学生小强上完晚自习,在回家的途中被2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这时小强正确的做法有(    )

    ①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②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特征,便于事后报警

    ③机智灵活,寻找机会脱险   

    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抓住歹徒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8. 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44.3%。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9. 网名为“蜡笔小球”的仇某某为博取网民关注,在微博上歪曲事实、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2021年2月19日,南京市公安局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这警示网民应(    )

    ①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②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   

    ④恪守网络道德,依法行使权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1年2月14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一辆洒水车经过路口执勤交警身边时提前关闭了朝向交警一侧的洒水口,驶过后才重新洒水,交警反应过来后向洒水车敬礼致谢。有网友评论,“都是温暖的人!”洒水车司机和交警的“温暖”在于(    )

    ①行己有耻   

    ②尊重他人   

    ③以礼待人   

    ④诚实守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感动中国”2020年度候选人中有用卖豆芽的钱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的“豆芽奶奶”刘运英;有在抗美援朝中击落9架敌机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有创办一元爱心厨房的万佐成和熊庚香;有在武汉抗疫期间免费为医护工作者送餐的“雨衣妹妹”刘仙……

    1. (1) 结台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感动中国”2020年度候选人身上都体现了哪些亲社会行为。请你列举两种类似的亲社会行为?
    2. (2) 争做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遵守规则从我做起】

    材料一:

    情景1:我们参加社会活动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情景2:我们在教室里上自习课,要保持安静。

    情景3:我们在法庭里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材料二: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如何管理手机?A校制定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规定出台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提醒,自觉做到不把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同学向学校反映,希望学校要优化手机统一保管的流程,保证在离校时能够快速、便捷领取到手机。学校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并修改了《A校手机管理规定》。

    1. (1) 材料一的三个情景中的静字分别是用什么规则来约束和规范的?
    2. (2) 运用自由和规则的知识,说明教育部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
    3. (3) 从规则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同学们的启示。
  •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八年级学生李刚自从迷上网络后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甚至整夜泡在网吧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但仍不悔改。后来李刚开始偷窃,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向小朋友索要零花钱。

    材料二:孙林上传11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至群内供他人下载,被公安机关查获后,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1. (1) 李刚的偷窃行为和孙林泄露他人信息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 (2) 孙林这类违法行为有什么特征?
    3. (3) 为了让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你给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