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第...

更新时间:2022-09-27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 1.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也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B . 生产工具私有化 C . 氏族成员贫富分化 D . 私有观念的产生
  • 2. (2021高一上·吉林月考) 英国社会学家霍布豪斯认为,在文化演进的初级阶段,如在低级狩猎部落里,是没有奴隶制的。只有技术发展到一个劳动者能生产出超过他本人所需的剩余财富时才能有效地使用奴隶,所以奴隶制的出现常限于一个相当发达的农业社会里。这说明( )

    ①奴隶社会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②奴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③出现剩余产品是奴隶社会产生的前提条件  

    ④奴隶制度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3. 中国是封建社会最为完整、最漫长的国家之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有那样一组镜头:奶奶贾母、父母贾政、王氏等全家都要在路旁跪迎。这反映了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   ) 
    A . 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B .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 . 地主阶级收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D . 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服徭役
  • 4. 封建制替代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②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③水利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④纺织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
    A .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 .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 . 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 .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 6. 15世纪后,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使用暴力,拆毁农民的房屋,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将农民的耕地圈围起来;对外抢劫金银,贩卖黑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这些罪恶行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①提供了大批雇佣劳动者

    ②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④提供了必要的国际环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7. (2021高一上·丽水月考) 回首过去,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产生、付诸实践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漫漫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①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社会主义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与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从1944年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12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说明(   ) 
    A . 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B .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C .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 D .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 10. 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步之处在于(   )。 
    A .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B . 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 . 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D .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 11.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恩格斯诞辰200年纪念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③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和政治立场。以下属于该部分内容的是(    ) 

     ①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②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③主张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     

     ④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4. (2021高一上·吉林月考) 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家为了利润甘冒绞首的危险,这是由___决定的。 ( )
    A .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C . 生产资料公有制 D . 价值规律
  •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这表明(    ) 
    A .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同奴隶一样毫无人身自由 B . 在阶级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并没有根本改变 C .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为了维护各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
  • 16. (2021高一上·白城期中)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却日趋落后。导致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日趋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取得日新月异的禁锢 B . 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C .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 . 封建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17. (2021高一上·疏附期中) 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 18.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争取民族觉醒、人民解放    

     ④实现小康社会、同步富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9.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陷入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迫切任务 

     ④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就革命的前途而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
    A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B .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 . 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 .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2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五四运动(   )。 

     ①使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④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23.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 

     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

     ③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③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25. (2021高一上·疏附期中) 近代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资本主义形式的制度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④中国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1高一上·白城期中) 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    

    ①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A . ④—①—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①—②—③
  • 27. 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改造完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21高一上·洮南期中) 对于过渡时期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    )
    A . 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 . 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 C . 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 . 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 29.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表明(   )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已经完成    

     ②中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0.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国营企业力量日益壮大,农民互助合作、农业集体化也逐步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其历史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复杂的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②个体农业经济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需要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丰富经验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 31. 材料一:在澳大利亚黑尔巴人部落,人们曾看到过这种现象:自清早起,男女老幼都外出寻找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带着获得的野兽等食物,到附近的洞穴里去烧。长者将极其有限的食物平均分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又去寻找食物。 

     材料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歌中农夫看着烈日把庄稼晒得枯焦,想着一年辛苦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内心煎熬如汤煮而王孙贵族们却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白胜在《智取生辰纲》中以这首山歌精辟的概括了北宋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天差地别。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人分配劳动产品的特点及其根本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以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同时,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种具体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已不同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从而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中国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治党成效卓越。 

    1. (1) 结合材料一,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结合材料三,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认识?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材料,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通过学习与实践,许多青年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唯有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农村并坚持武装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比较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指导思想或路线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