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2年5月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6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重庆) 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中子 D . 离子
  •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蒸发结晶 B . 检查气密性 C . 滴管用后不清洗 D . 塞紧橡皮塞
  • 3.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液氢广泛应用于航天等领域。以下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 无色、无臭 B . 难溶于水 C . 密度比空气的小 D . 氢气可以燃烧
  • 4.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关于上述反应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 . 该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是2:1:2
  • 5. 已知X能与Y反应生成MgSO4 和H2O,该反应可表示为:X+Y→MgSO4+mH2O(m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可能是氧化镁、氢氧化镁或碳酸镁 B . X、Y中一定均含有氧元素 C . 若m等于2时,则X和MgSO4质量比为1:3 D . 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6.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 .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C .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 . 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 7.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甲为水,则丁可以是氧化物或盐 B . 若甲为碳酸钠时,乙、丙、丁都可以是盐 C . 若甲为金属时,可能实现甲、乙、丙、丁之间如图所示的转化 D . 若甲、乙、丙、丁中有三种氧化物时,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
  • 8. 往100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FeCl3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B . 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 . 该100g溶液中的CuCl2的质量分数为13.5% D . 取DE两点间(不含D)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
  • 9.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结果。

    1. (1) 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 图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C . 图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三、综合题
  • 10.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2. (2) 除去甲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的方法是
    3. (3) t3℃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向t2℃时甲的饱和溶液m1g和丙的饱和溶液m2g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混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t2℃时,分别向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 . t3℃时,向50.0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加入10.0g固体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11. 胆矾(CuSO4•5H2O)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探究一:制备胆矾。

      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含铜和锌)为原料制备胆矾。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氧化锌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ZnO+2NaOH=Na2ZnO2+X,则X的化学式为

    2. (2) “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探究二:从胆矾中提取铜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胆矾为原料,从胆矾中提取铜,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步骤IV中含有多步实验操作):

      试剂B是

    4. (4) 步骤III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5. (5) 关于上述探究实验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
      A . 探究一“碱溶”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搅拌、加热等多种措施 B . 探究一中可用洗洁精溶解电池铜帽表面的油污达到除油污目的 C . 探究二中试剂B还可以是Zn、Fe等活泼金属 D . 探究二所得的滤液②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u2+
  • 12. 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浓硫酸、硫酸铜、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等起反应。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甲烷的组成并测定CuO粉末中CuO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已知:白色无水CuSO4固体遇水会变蓝色。装置C、D、E中分别盛有白色无水CuSO4固体、碱石灰、澄清石灰水。

    ①实验步骤:

    Ⅰ.称取10.0g含有铜粉的CuO粉末                 Ⅱ.通入甲烷气体

    Ⅲ.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IV.继续通甲烷至玻璃管冷却

    ②有关现象:

    ①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②C中未见变蓝色;③E中未见出现浑浊。

    ③有关数据:


    A中玻璃管及

    物质总质量/g

    B装置及物质

    总质量/g

    D装置及物质

    总质量/g

    反应前

    110.0

    132.0

    130.0

    反应后

    108.4

    132.9

    13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类型与(填序号)相同。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 (2) 装置B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填序号)。
      A . 澄清石灰水 B . 氢氧化钠浓溶液 C . 浓硫酸
    3. (3) 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含有铜粉的CuO粉末中CuO的质量分数为
    5. (5) 若实验中CuO未完全反应,则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的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 13. 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g。
    2.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