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100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歌(kǎi)          约(qiè)        度(hú)               千之力(jūn) B . 力(jié)            唱(yín)        余(huī)             意趣然(ǎng) C . (bì)            强(jué)          怪(chēn)          妇皆知(rú) D . 放(zhàn)        执(zhuó)       养(hán)             接而至(zhǒ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和蔼            亲合力            以身作则             焕然一新 B . 应衬            关键词            崇山峻岭             取义成仁 C . 稠密            发祥地            开卷有益             海阔天空 D . 信服            弄潮儿            微不足到             迥乎不同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篇微型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戛然而止 , 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B . 毕业典礼筹备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C . 在“向来来”演讲比赛中,他得意忘形地说:“要让青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D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济南市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打造齐鲁样板村。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古琴演奏家。 B . 2022年我国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大约140.8%左右。 C . 《红色气质》一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D . 开放合作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而且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 5. 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要求做到准确、简明、生动,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美四月天,济南迎来新发展。中央文明办近日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济南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连续四年位列该组别第一名,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标刻出济南城市文明新高度。

    A . 中央文明办近日公布测评结果 B . “四连冠”:文明创建,济南永不停歇 C .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门红” D . 济南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燕雀”原指天鹅,这里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 .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是古代学官名。 C . 古时住宅旁边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 . 古代报时常用辰牌、中牌等字样来指时间。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
二、课内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放下 B . 但微之            颔:下巴 C . 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D . 康肃笑而之     遣:打发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尝射家圃                      皆朝 B . 久而不去                  公亦尝闻天子怒乎 C . 杓酌油沥之               今吾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 自钱孔入,钱不湿        杂然前陈者
    3. (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置、覆、酌、沥”,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卖油翁身手不凡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 .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D . 本文故事短小,记述简洁生动,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代北苦寒,士卒多服毡罽 , 业但挟纩 , 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与我俱死无益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业既没,太宗闻之痛惜甚,曰:“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代:地方名。②毡罽(jì)毛织品。③纩(kuàng):丝绵絮。④殆:几乎。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侍 者 殆 僵 仆 而 业 怡 然 无 寒 色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还报天子。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太宗为何评价杨业“求之古人,何以加此”。(答出两点即可)
四、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 , 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图。 B . 首联通过写斑鸠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侧面展现了浓浓的春意。 C . 颔联描写了农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的画面。 D . 尾联中“忽”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杯又停住的样子。
    2. (2) 诗歌展现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试结合颈联内容赏析。
五、句子默写
  • 10.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夫君子之行,,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 (3)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其一)》)
    4. (4) ,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5. (5)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6. (6) 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7. (7)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显现春天欣欣向荣趋势的句子是:
六、名著阅读
  • 11. 某学校开展“走进中国古典小说”主题阅读系列活动。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小题。

    读起来:整体把握

     

    知著作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识作者

    吴承恩

    施耐庵

     

    明题材

    讲述英雄传奇

    描绘儒林世相

     

    辨人物

    挑战权威、桀骜不驯孙悟空

    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②

    因中举而发疯范进

     

    读进来:专题探究

     

    ④《儒林外史》以讽刺手法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请结合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进行具体分析。(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人物除外)

     

    读出来:建构分享

     

     

七、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食因器增色

    ①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生活中的吃喝诸事无不与饮食器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器具设计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展现出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②毋庸置疑,饮食器具作为生活用具,其实用性是一切设计的初衷。因此,如何在设计中不断提升器物的实用价值,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是许多设计师探索的方向。如腌制器皿“新概念泡菜坛”的设计保留了传统泡菜坛用水隔绝空气密封保鲜的方式,针对以往泡菜坛体积过大、外观粗糙等问题进行了再设计。经调查,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③挖掘传统,让饮食器具设计更好地服务当下。中国有着丰厚的饮食文化传统,深耕其中,将具有代表性的技艺进行提炼,在现代饮食器具设计中加以应用,普通的生活用具便有了文化的灵魂。茶具“竹节•丝语”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行”的意象,运用“竹丝扣瓷”的传统手工技法,以白瓷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柔软似绸的竹丝依胎编织。整套茶具彰显出清新淡雅的东方文化气韵。

    ④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这样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推崇。他们或是以新的视角彰显设计特点,或是发掘新的制作工艺,抑或是以新材料进行大胆实践,让人耳目一新。如器具“山海杯”,造型看似简洁,却一点也不“简单”。作品由十余个色彩丰富的水杯组成,囊括玻璃、大漆、陶、木、金、银、铜、纸、竹等多种材质。精细的工艺和多变的质感让这些器具构成五光十色的“山海世界”。

    ⑤饮食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还要遵循绿色设计理念。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将可持续发展意识贯彻其中,为节能环保提供思路和方法。如“锅瓷造器——碎瓷重生器皿系列”食盘将不可降解的碎瓷片进行打磨拼接,使其以崭新的样态“涅槃重生”,赋予瓷片废料新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⑥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并非一成不变。可以说,饮食器具的设计是动态的,为当代人的使用而设计才是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真正意义。

    (根据相关文章删改)

    1.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 . 本文首段点明文章说明内容——中国当代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 C . 器具“山海杯”的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勇于表达观念与个性的理念。 D .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饮食器具的使用与审美要求是一成不变的。
    2. (2)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经调查 , 改良后的泡菜坛避免了因食物存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为居家环境中富有艺术美感的装饰陈设。

    3. (3) 阅读全文。判断下面这则例子放在哪一段结尾最恰当,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纸胎漆器餐具“砂岩”将浸泡后的废纸用作材料,引发使用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

    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晚上,他会把手枪挂在炕头的挂钩上,我几次想把玩一下这支令我神往的手枪,只因排长不怒自威,没敢。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就像玩旋转木马,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字字珠现、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

    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眼瞅着要黄摊儿。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

    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上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

    ⑨其实老韩牛得很。老韩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喊”了一声,眉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

    ⑩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没有影响它的品质,反而越来越显珍贵。后来得知他猝然离世,我心一颤,如同被风雪覆盖的旷野,寒冷而凄凉。

    ⑪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⑫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选自《光明目报》,作者杜卫东,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讲述的事情。

      ①我请老韩帮忙做宣传,他不要劳务费;

      ③老韩继续跟我约稿,稿件无一退还:

      ⑤老韩退休后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余热。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

      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的理解。
    4. (4) 文章第③段说“他是排长我是兵”,第⑫段说“你是排长我是兵”。结合全文,说说前后人称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八、作文
  • 14. 按要求作文。

    窗,是屏障,更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推开窗,美景如风,亲情如风,理想如风,文化如风……一缕缕清风,徐徐吹来,丰盈我们心灵,激励我们成长。

    请以“推窗风来”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