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5节 科学探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  科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81 类型:同步测试
一、提出问题与建立假设
  • 1.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获得结论
  • 2.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
    A . 对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 B . 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 . 合作与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D . 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获取事实证据
  • 3. 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事实证据 D . 得出结论
  • 4. 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

    30 ℃

    20 ℃

    A .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 .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三、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 5. 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 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B .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 .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 .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 6.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 . 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 . 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 . 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 7. 小明同学想:物体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B1-5-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1. (1) 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2. (2) 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填“A”或“B”)。
      A . 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 . 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 (3) 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