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七校联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2-09-14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蹒跚学步时开始迈出走向社会的脚步;上学后认识了新同学、新伙伴和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走向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知识素养、个人能力、规则意识、价值观念也是一个逐渐形成、丰富发展的过程。这说明(   )
    A .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每个人都会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D .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 2.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脚踢开的。”哲学家艾思奇的这句话说明(   )
    A . 个人离不开社会,因为社会为个人提供种种条件 B .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 C .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D . 社会离不开个人,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 3. “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中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这告诉我们(   )
    A . 实践活动一定比书本知识重要 B . 要从实践中学习,书本知识可有可无 C . 要了解社会发展,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D . 书本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 4. 我国农业农村部指出,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预计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0%左右。这表明“互联网+农业”所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其正在潜移默化地引领我国农业产业的变革方向。材料说明(   )
    A .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B .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C . 互联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D . 互联网丰富了人们各领域的生活
  • 5. 互联同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浏览新闻、寻医问药,甚至在

    线购物进行股票交易……这表明(   )

    A . 互联网为人类创造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B . 有了互联网,我们一切愿望都能顺利实现 C . 离开互联网,人们生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D .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全部
  • 6.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数据显示:57.8%的青少年选择微信交友,4%的青少年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人加入朋友圈,59.4%的青少年会在朋友圈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
    A . 选择意味着放弃 B . 网络是个是非之地,青少年不要上网 C . 要明辨善恶,谨慎选择 D . 在生活中,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 7. “这是您孩子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卡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人员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
    A . 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B . 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 .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提高网络交往的警惕性 D . 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利用手机上网
  • 8. 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这说明(   )
    A . 维护秩序要靠规则和自觉遵守 B .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 C . 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D . 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
  • 9.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运动会比赛严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严禁阅红灯”“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泄露国家机密”等。这样规定的原因是(   )
    A . 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 .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 C . 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 . 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
  • 10.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人不听从规劝,声称“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你管不着”,并辱骂、恐吓工作人员,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十日处罚。这告诉我们(   )
    A . 社会规则保障人们的自由,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 .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自律 C .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行 D .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 11. 2020年2月22日,因感冒发烧住院的2岁男孩在出院时,向照顾自己的护士鞠躬感谢,护士深深弯腰鞠躬还礼。这“最萌的鞠射礼”启示我们(   )
    A . 在生活中要学会相互“客套” B . 与人交往要主动行礼,诚信做人 C . 要善于把握“鞠躬”的技巧 D . 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
  • 12. 右边漫画警示我们(   )

    A . 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B . 要积极改进不合理规则 C . 给予未成年人充分自由 D . 充分尊重老人合法权益
  • 13.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   )
    A . 自强的表现 B . 自尊的表现 C . 虚荣的表现 D . 自立的表现
  • 14. “爷爷,请坐我的座位吧!”“对不起,不小心撞到您了!”“您的船票已买好,请保管好。”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在公交车、商场和港口等场所,以上文明用语已逐渐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宜居。这表明(   )

    A . 人们的亲社会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奉献社会人人认同 B .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表现 C . 尊重从我做起,待人礼为先,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 .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就是文明有礼的人
  • 15. 培养良好的品德,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就会由内到外地表现出来。下列属于文明礼貌行为(   )
    A . 中学生佩戴首饰,穿奇装异服上学 B . 妨碍他人不道款 C . 说话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 . 与他人发生摩擦,大打出手
  • 16.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编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这要求我们(   )
    A . 慎重承诺,避免犯错 B . 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C . 做事谨慎,三思后行 D . 勇于创新,不怕出错
  • 17. 疫情防控期间,在江西省宜丰县城东农贸市场,一些蔬菜摊点自发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

    上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留下买菜钱或扫码付款。“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   )

    A . 树立诚信意识,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B . 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C . 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 D . 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二、辨别与分析(10分)
  • 18. 网络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对此,小智同学和小美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请你辨析他们的观点。

三、观察与思考(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 19. 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程建阳等20位河南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据了解,此次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河南身边好人主要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其中有助人为乐的榜样:他们分别是逆行600公里援建雷神山医院的90后小伙刘帅帅;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组织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义务上网课的90后大学生万通;疫情期间筹集时令蔬菜送往城区20多个社区的翟清林;逆行支援武汉火神山、當神山医院建设的普通农民刘光亮;三赴武汉捐物资的“逆行老兵”王国辉;行程万里,义务为武汉运送抗疫物资的货运司机高林。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志愿服务活动属于什么行为?这一行为有哪些表现?
    2. (2) 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这一行为?
  • 20. 材料一:“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动作;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遨游;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条长线在风里飞翔;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牢记交通规则,握好方向盘。”

    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子以公布。民法典在多方面回应民之呼,顺应国之需。如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针对“高空抛物”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首先明确“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其次,在侵权责任方面,民法典还明确“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是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完善了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的规则。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谈谈规则与自由有何关系。
    2. (2)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规则的角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规则?
四、活动与探索(10分)
  • 21. 材料一: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乃做人之本。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一个人一旦失去诚信,那他将会变成“孤雁”之行,他的事业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材料二:某市民王先生准备出国时,发现自己被列入了“阻止出境”的黑名单。原来,王先生因偷税被税务部门列入黑名单,并受到多个部门的联合惩戒,“真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对此,王先生十分后悔。

    “构建诚信社会,你我共同行动”宣传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 (1) 请你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式。
    2. (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构建诚信社会。
    3. (3) 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过程中,你可以为此做哪些贡献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