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新时间:2022-08-03 浏览次数:4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20. (2017七上·六盘水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请回答:

    1. (1) 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
    2. (2) 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因而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汉初这种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对汉初出现的治世局面的记载,这一治世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 (3) 通过这三则材料所记载的汉初的社会状况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23. (2021七上·柳江月考) 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政策)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间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在什么时期开始逐步瓦解?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后提倡实行什么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