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题,总分48分)
  • 1.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涉及农业生产的卜辞,常见有“求年”(注:“年”表示谷物累累,丰收之意)及“求雨”、“宁雨”等内容。这说明当时(   )
    A . 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B .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C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D . 集体劳作的方式提高了工效
  • 2.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与北方强国晋国会盟,开凿了人工运河邗沟(下图),并凭借水道实现了黄池会盟(今河南封丘),完成了“观兵中国,称号五霸”的愿望。材料表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是为了(   )

    A . 实现称霸中原的目的 B . 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 C . 加快黄河下游农业发展 D . 构建全国性的道路体系
  • 3. 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
    A . 确立皇帝制度 B . 统一货币 C . 统一度量衡 D . 统一文字
  • 4.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 . 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 . 重视民意 D . 认为统一是民心所向
  • 5. 从手摇纺车到脚踏纺车,再到水力纺车、大纺车,我国的纺车技术不断革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纺车与纺织技术的革新进步(   )
    A . 瓦解了小农家庭纺织业 B .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催生了工厂制度
  • 6. 唐太宗很重视发挥三省之间的配合与牵制,并且善于驾驭和控制三省。他特别强调中书省所发诏敕,门下省必须认真审核,驳正错误,不可依违其间。这说明三省制(   )
    A . 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 . 有效发挥中枢机构的职能 C . 杜绝了中央决策失误 D . 进一步扩大了宰相的权力
  • 7. 读下表。

    宋朝天禧年间岁入表

    岁入种类

    岁入

    备注

    商税

    550万贯

    史料原文中的商税是840万贯。估算方法;四川铁钱440万贯,折

    铜钱150万贯;加上川外400万贯铜钱,估算商税为550万贯。

    酒税

    1017万贯

    茶税

    330万贯

    盐税

    340万贯

    18万贯

    92万贯

    87万贯

    合计

    2144万贯

    这反映了(   )

    A . 宋朝百姓赋税沉重 B . 宋朝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 . 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D . 宋朝抑商政策已经废除
  • 8. 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的大力推动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传统筹算法的衰落 D . 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 9. 明朝仁宗,宣宗到英宗正统前期,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侏奏章,草拟处理意见。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的和制度化的职掌。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中枢机构之间相互牵制 B . 内阁政治地位提升 C . 内阁成为国家法定机构 D . 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 10. 王艮为王阳明的弟子。王艮的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材料表明此时的心学(   )
    A . 主张工商皆本 B . 反对君主专制 C . 代表市民阶层 D . 有世俗化趋势
  • 11. 据记载,英国领事在福州枯坐了3年后,于1847年报告本国说:“并无英船或其他外国船只来此贸易,也没有真心诚意地来考察过商务情形。”到1850年,福州一共有10个外国人,其中7个是传教士。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开商埠适应外贸形势变化 B . 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C . 福州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口岸 D . 小农经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进行了抵抗。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天津、烟台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抵抗侵略的行为(   )
    A . 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 . 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和全力支持 C . 表明当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 展示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 13. 1882年,李鸿章奏请清政府让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十年专利垄断,得到光绪皇帝允准。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种“专利”(   )
    A .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让学习西方进程由理论转向实践 C . 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
  • 14. (2021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癸卯学制,要求各级学堂要“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这一学制(   )
    A . 配合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适应了预备立宪的需要 C . 以巩固清廷统治为目的 D . 迅速取代了科举选官制
  •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
    A . 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B . 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 . 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 . 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 16. “五四运动”前后,墨学研究一时称盛,陈独秀将墨学奉为国粹,称赞“墨氏兼爱……诚人类最高之理想”,鲁迅在《非攻》《铸剑》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墨家英雄人物;共产主义者蔡和森试图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西学中的平等思想融合起来。这一时期的墨学复兴思潮(   )
    A . 根源于科学精神的觉醒 B . 迎合了构建新文化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C . 冲击了儒家传统义利观 D . 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早期认识
  • 17. 鸦片战争后,各国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是非法的。1882年,美国曲解中法等条约中“工作”一词,声称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外国人享有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为清政府拒绝。列强最终取得在华设厂的合法权始于(   )
    A . 《天津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8. 1919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致信陆军部:“陕省近日邮件中发现一种印刷品署名士兵须知,系真理社刊行,其中词意不外提倡共产及无政府主义。”这表明(   )
    A . 北洋政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B .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C . 新思潮已被士兵广泛接受 D . 五四运动开始向士兵扩展
  • 19.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党(   )

    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人

    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工人农民一条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抗日反蒋,坚持到底

    A . 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 B . 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C . 面对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新形势 D . 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 20. 如图为南京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货币数额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 B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C . 抗战后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D . 此项做法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 21. 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国民经济各部门

    总计

    工业

    建筑业

    地质勘探

    农林水利气象

    运输邮电

    商业饮食服务和物资供销

    科教文卫和社会福利

    城市公用事业

    其他

    基本建设投资额(亿元)

    588.47

    250.26

    21.54

    14.36

    41.83

    90.15

    21.4

    44.56

    14.43

    89.94

    占投资总额的%

    100.0

    42.5

    3.7

    2.4

    7.1

    15.3

    3.6

    7.6

    2.5

    15.3

    A . 促使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B .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服务于社会现实的需要 D .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22. 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   )
    A . 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 .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C . 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 . 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 23. 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是城邦的(   )
    A . 专设军事机构 B . 常设外交机构 C . 最高权力机关 D . 日常司法机关
  • 24. 《十二铜表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   )
    A . 旨在维护平民利益 B . 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C . 对贵族滥用权力做了一定限制 D . 是罗马法的渊源
  • 25.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在西方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完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扩张和重新布局,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全球物种交流(   )
    A . 得益于西方殖民扩张 B . 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C . 导致全球性人口问题 D . 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 26. (2021高二上·武平开学考)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种类和样式层出不穷。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以生产新产品、开创新生活为目的。但这些不属于贫苦的工人们,他们不但物质贫困,精神上也十分空虚,生活苦不堪言。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 . 整合了社会矛盾 B . 加剧了社会分裂 C . 割裂了国内市场 D . 加速了人口流动
  • 27.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
    A . 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 . 内阁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 . 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 . 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 28. 二战以来,美国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形是,一个政党掌控着国会或国会中的一个议院。而另一个政党掌控着白宫,这就形成了分治的政府。这种情况说明(   )
    A . 三权分立失灵 B . 行政效率低下 C . 党派斗争激烈 D . 政党政治强化
  • 29. 巴黎公社规定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公社一切法令和其他委员会的一切决议”。但公社各委员会的委员往往各行其是,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表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
    A . 民主程序的混乱 B . 无产阶级政党的缺乏 C . 工人阶级的局限性 D . 政治领导体制的缺陷
  • 30.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 . 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 .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 31. (2022高一下·北仑期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以瑞典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完善各种保险制度,建成了“福利国家”。这一政策(   )
    A . 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B . 消除了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C . 解决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 D . 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32. 1907年在法国艺术界出现的立体派,是上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它主张把一切形象解体为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按画家的意愿组合起来。下列作品艺术风格与其最为相近的是(   )
    A . 《马拉之死》 B . 《格尔尼卡》 C . 《呐喊》 D . 《思想者》
二、卷主观卷
  • 3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美国经济快速赶超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已经占世界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超过了英、法、德、日的总和。1925-1927年,由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多重推动,房地产业经历了疯狂扩张。1926年,新开工建筑物估值达到121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2.41%。1919-1927年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平均达到10.52%。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两千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1923-1926年,佛罗里达的人口呈几何数增长,而土地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棕榈滩上的一块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竟高达400万美元。但1926年9月一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飓风引起的海啸将佛罗里达的两个城市夷为平地,这次天灾摧毁了13000座房屋,415人丧生。1926年底,迈阿密的房产交易量从1925年的10.7亿美元急剧萎缩到了1926年的1.4亿美元。许多人纷纷抛出自己手中的房地产,导致房价暴跌。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大萧条。

    ——陆中平《美帝国主义下的资本世界》

    材料二:进入本世纪,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的推动下迅速升温。到2021年房地产投资升高到14480.75亿元,占社会总投资58620.28亿元的24.7%。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以期望房地产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使用的方法包括,退还个人所得税,降低交易契税,放宽银行贷款条件,加大房地产业扶持力度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房价开始迅速窜升。 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价为3326元,到2021年时均价已上升至76385元,涨幅达到9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价超过8000元/平方米,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16%。到2021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价格超过2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价更大多已经突破76000元每平方。与此同时,在近二十年间,中国大陆其他城市的房价也几乎以同样的增速在不断向上扬。与之相对的是,许多城市也同时出现了居高不下的房屋空置率和形形色色的炒房团与地产投机。

    ——陆羽《21世纪中国地产报告》

    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初期美国房地产业繁荣与破灭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答案】繁荣原因:1 美国南北内战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极为迅速。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中大发战争财,并成为战胜国。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美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4 美国城市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破灭原因:1 飓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激化了美国的房产供需矛盾。

    2 过多的投机热潮使美国房市出现大量房产泡沫。

    3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美,波及到了股市。

    3 胡佛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干预不力。

    1.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美两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有何异同?
    2. (2) 综合材料,你认为政府在房地产业的发展上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
  • 34.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

    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

    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

    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

    “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

    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

    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5.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一:科举制长期讲求道德伦理的结果,则是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引导。但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社会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和洋务企业的兴办,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对人才要求多样化的急剧变化,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近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就要求科举制能做出相关调整和变革。

    ——摘编自董应龙《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材料二:20世纪初,清廷借新政之契机,逐步确立并完善了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变革的主观动机是维护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但新式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从整体上看是封建统治的离心力量,他们或许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但绝不会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变革的积极因素并不能净化已经腐败不堪、积重难返的官场政治,存在于封建社会内部的体制性根源使得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逐渐异化,并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刘霆《论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与异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变革科举制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
  • 36. 【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维也纳体系始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召开,终于1914年一战的爆发,期间维持了“百年和平”。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国主宰的欧洲顿土体系,以补偿原则实现;二是欧洲“正统"王朝即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以正统主义原则实现。“19世纪的人们把他们所处的时代看成是一个骚乱动荡的时代;但是在国际事务方面,它却出奇地稳定,不但同20世纪的混乱相比是如此,就是同在它之前的若干世纪相比也是如此。”——摘编自费艳红《从“均势”结构初探维也纳体系》

    材料二: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而制定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自然具有先天的缺陷。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及压迫的现状没有改变,列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矛盾反而与日俱增。此后的分赃不均又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的弊端是其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十月革命使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各地区解放运动不断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不对等的发展等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解体的原因。——摘编自孙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体的原因。
  • 37. 【选修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材料: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14岁中秀才,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当时民间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艰苦,曾一度在太医院就职,但始终无法被朝廷重视。在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部书籍,足迹遍及许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许多疑难问题。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1. (1) 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草纲目》产生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