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6 生态系统的功能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8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德州)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B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 . 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都流向分解者 D . 由于能量流动递减,所以消费者的数量一定比生产者少
  • 2. (2022·株洲) 稻田养鱼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稻田为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鱼以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为食,鱼粪可作为肥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稻、杂草等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 . 能量可沿着水稻→害虫→鱼这条食物链流动 C . 鱼等动物的存在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 该稻田比一般稻田生物种类更多,自动调节能力更小
  • 3. (2022·河南) 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 . 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 C . 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4. (2022·江西) 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 B .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C . 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 D . 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5. (2022·达州)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下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 . 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 . 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 6. (2022·达州) 我国很多古诗词和民俗谚语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植物的无性生殖 B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生物影响环境 C .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D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 7. (2022·连云港) 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B . 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 . 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D . 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
  • 8. (2022·自贡)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阳光、空气、水等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 釜溪河里的水草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C .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 D .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二、填空题
  • 9. (2022·威海) 随着地球上人口增多而资源减少,人类开始了开辟新的生活空间的探索。继上世纪大型全封闭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的实验失败之后,本世纪又有人提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准备在火星上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并实现自给自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并制作密闭的生态瓶,体会如何构建新生活空间。
    1. (1) 制作生态瓶通常选择绿色植物作为,用泥沙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所选动物与植物之间要具有关系,从而使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 (2)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放置在的地方,并提供适宜的温度,使生态瓶内进行循环和流动,从而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 (3) 生态瓶与人类想要开辟的大型新生活空间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有着相同的和运行机制,因此通过生态瓶探索出的规律可应用于大型新生活空间的构建。但由于两者的“尺度”不同,构建时考虑的重点也不相同,如构建生态瓶会重点考虑如何维持瓶中食物链的稳定,而构建大型新生活空间则需考虑如何维持更为错综复杂的的稳定,通过小小的生态瓶探索出的规律远远不能满足构建大型新生活空间的需要。
  • 10. (2022·乐山) 如图是一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示意图:

    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三、综合题
  • 11. (2022·广安)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据202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同比增长4.1%。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我国也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下面是某海洋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海洋生态系统除图中成分之外,还缺少分解者和
    2. (2) 该食物网中的虾类所处的营养级是
    3. (3) 某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做
    4. (4) 该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氮循环和水循环。
  • 12. (2022·株洲) 孙悟同学复习第三复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为核心,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画出下面图解,请你将其进一步完善,填写图中序号内容。

  • 13. (2022·恩施) CCTV-10“创新进行时”栏目近期播出“城市污水变身记”,记录了杭州市利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处理千万吨级城市生活污水的过程。过去杭州市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青山湖严重污染。湿地生态修复方案综合解决了水污染问题,恢复了青山湖区的生态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并沿着单向流动。
    2. (2) 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破坏了青山湖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有限。
    3. (3) 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水源和供水系统若受到致病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的污染,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发生
  • 14. (2022·贺州)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农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实施保护农田的措施。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甲、乙、丙的某些过程。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图中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2. (2) 图中B和C之间的关系是
    3. (3)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选填“较弱”或“较强”或“一样”),理由是
  • 15. (2022·聊城)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 (1) 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
    2. (2) 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通过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沿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面抑制了碳的循环。

    3. (3) 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答出一条即可)。
  • 16. (2022·武威) 在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2. (2) 请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3. (3) 食物网中的生物都存在一定关系,B和C之间是关系。
    4. (4)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和非生物成分。
    5. (5) 该食物网的能量来源是(填字母)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 17. (2022·成都) 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成都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倡导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由图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经过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将其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进入食物链。腐生性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2. (2) 像“碳循环”这样,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进行的。
    3. (3) 据图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两点)。
  • 18. (2022·临沂) 2021年12月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拟通过立法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下图1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 (1)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之称。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
    2. (2) 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鹭之间是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鹭可从多条食物链中获取能量,这些能量的最初来源是水生植物固定的
    3. (3) 政府规定黄河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4. (4)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黄河湿地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 19. (2022·天水) 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下图一表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所示的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
    2. (2)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还应增加的生物成分是;该成分与图二中的相对应。
    3. (3) 图二中①所示的生理活动是
    4. (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20. (2022·泰安)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各结构之间协调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请分析回答:
    1. (1) 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膜的功能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包含指导控制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生物的一系列指令。在细胞核的指挥控制下,细胞成为统一整体。
    2. (2) 在个体水平上,生物体是结构相互联系、功能相互配合的统一整体。如人体各器官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在神经调节中,信息以的形式传递。在内分泌系统调节中,激素通过输送到全身各处,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3. (3) 在群体水平上,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物质流、使生物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
  • 21. (2022·泰安) 我市非常重视保护泰山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的愿景。下图是泰山某地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 (1) 该生态系统中山雀与蜘蛛的关系是,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是。请写出与鼠有关的食物链。                                    
    2. (2) 研究人员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三个区域采集相同面积、相同重量的表层泥土样本,收集其中5种动物并称量其重量,结果如下图。

      B,C区域与A区域相比,的重量增加了,依据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分析B、C区域中5种动物的重量变化,推断化学药物X和Y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为保护环境,在既不伤害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 22. (2022·重庆)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

    1. (1) 如上图所示,向生物圈排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作用、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 (2) 由上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只能依靠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到大气中。
    3.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加,已出现超过生物圈能力的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是当务之急。
    4. (4) 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____。
      A . 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 .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 .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 23. (2022·德阳)   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十年,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在2020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我国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据图回答:

    1. (1) 图1还缺少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2) 图1中的生物通过图2中的 (填序号)过程,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这是它们进行作用产生的。其中草进行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3所示的
    3. (3) 为了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一方面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图2的 (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清酒“低碳生活”提出两条建议
  • 24. (2022·石家庄)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转。图中甲、乙代表两类不同的生物,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 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作答:([    ]填序号,_____填文字)

    1. (1) 甲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通过[]作用合成有机物构建自身, 并养育了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
    2. (2) 图中所示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和甲之间构成了 关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进行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 (3) 乙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可以将甲和动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A]
四、实验探究题
  • 25. (2022·怀化) 某学校在学校学农基地中开辟了一块水稻种植试验田。下图为该试验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 (2) 请写出图中所包含的食物链
    3. (3) 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4. (4)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5. (5) 如果大量捕杀鸟类,会造成害虫大量增多,导致水稻减产。这说明动物在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五、资料分析题
  • 26. (2022·北部湾)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1. (1) 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除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还应包括
    2. (2) 鹭鸟与鱼之间存在和竞争的关系。
    3. (3) 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功能。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结合划线部分写出鹭鸟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4. (4) 由材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
六、读图理解题
  • 27. (2022·滨州)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2. (2) 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的形式存在。
    3. (3) 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千焦能量。
    4. (4)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
    5. (5) 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答出一条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