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5节 科学探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9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上·婺城期末) 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今年却开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对此,小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 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 . 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 . 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D . 继续重复实验,直到与假设相符
  • 2. (2022七上·滨江期末) 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设计实验方案 D . 收集事实与证据
  • 3. (2021七上·温州期末)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 . 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 . 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 . 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 4. (2021七上·天台期末) 在智能手环中装上计步APP,只要把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科认为:可能是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小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做出解释
  • 5. (2021七上·镇海期末) 面对一些突发流行性疾病,研发新药常常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研究人员对多 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 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 6. (2021七上·普陀期末)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植等量的水稻苗和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3中杂草(均为1株/米²),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即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稻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B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 C . 分析下图得知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 D . 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福寿螺→水稻
  • 7. (2021七上·普陀期末) 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 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 . 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 . 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 . 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 8. (2018七上·嘉兴期中) 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 , 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 9. (2021七上·杭州期中) “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事实证据 D . 得出结论
  • 10. (2021七上·杭州期中) 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B .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 .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 .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 11.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 . 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 . 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 . 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 12. (2021七上·长兴期中) 当有人宣称通过实验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 . 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 . 作者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C . 撰写的实验报告有无纰漏 D . 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 13. (2021七上·瑞安月考) 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潮虫只数

    篮球场上

    0

    水槽下

    26

    湿花盆下

    19

    干草地中

    3

    A . 阳光充足 B . 阴暗潮湿 C . 空气新鲜 D . 高温干燥
  • 14. (2021七上·椒江期中) 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 B . 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 C . 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故假设都是正确的 D . 按探究方案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 15. (2021七上·龙湾期中) 为了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海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其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 16. (2021七上·青田期末) 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不能

    1. (1) 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   
    2. (2) 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3. (3) 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4. (4)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A . 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 . 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 . 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 17. (2021七上·江北期末) 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1. (1) 作出假设: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2. (2) 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得出结论:

    3. (3) 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4. (4) 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金鱼带回家喂养,下图中最适合金鱼生活的环境是

  • 18. (2020七上·下城期中)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事什么生物呢?

    ③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破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属于进行试验的是

  • 19. (2020七上·江北期中) 小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发现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②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办法:①;②

  • 20.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②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

    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坡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④原来是草履虫。

    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属于进行实验的是

  • 21. 阅读材料,将问题答案的字母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暑假,甲和乙两位同学在海滩上玩耍,白天觉得沙子很烫而海水较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B.甲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C.乙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D.甲与乙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相同的杯子、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移去加热器,分别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

    E.甲与乙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以上叙述中:

    1. (1) 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2. (2) 属于建立假设的是:
    3. (3) 属于描述科学实验过程的是:  。
    4. (4) 属于得出结论的是:
  • 22. 人的指甲是在不断长长的,但到底是由指甲的哪一部位长长的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长长可能是由指甲的根部不断长长而形成的。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较难擦去,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 (1) 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应观察到AB间的距离(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 (2) 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 23. 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 (1) 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
    2. (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
    3. (3) 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 24.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还需要不断地,用科学原理
  • 25. 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 (1) 你的猜想:
    2. (2) 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3. (3) 你想提的问题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1七上·天台期末) 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仅有的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见下表。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一定量化肥和1000mL清水

    3

    100

    一定量洗涤剂和1000mL清水

    1. (1) 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

      实验组1中,A应是

    2. (2) 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3. (3) 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一个“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用文字、图表表示均可)。
  • 27. (2021七上·普陀期末) 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各个时间点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 (1) 小明对该实验提出的假设:
    2. (2) 该实验通过反映蟑螂呼吸的快慢。
    3. (3) 根据乙图所得数据,小明得出了实验结论为:
  • 28. (2021七上·吴兴期末) 探究甲醛对动物的毒性,可以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三管培养基中,置于25℃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培养基

    1号

    2号

    3号

    甲醛浓度

    0

    0.25%

    0.5%

    平均发育时长(天)

    11.0

    15.6

    18.3

    1. (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 (2) 在每管培养基中放入果蝇受精卵的数量有何要求?并说说你的理由
    3. (3)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29. (2021七上·吴兴期末) 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35

    25

    25

    1. (1) 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2. (2) 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 (3) 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 (4) 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 45℃ B . 50℃ C . 55℃ D . 60℃
四、解答题
  • 30. (2022七上·奉化期末) 镇海棘螈是浙江省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 (1) 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类动物.
    2. (2) 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科学家设计了如下试验:他们将收集到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子啊水中的孵化率是否与有关?

    3. (3) 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等.
  • 31. (2021七上·长兴期中) 国庆节前后,很多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运动会里涉及了很多科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裁判员在测量铅球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偏(填“大”或“小”)。
    2. (2) 百米赛跑前,参赛者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这主要是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使得运动系统系统和呼吸系统加速运转所致。
    3. (3) 某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慎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了部位(填“表皮"或“真皮"),其中的血液属于组织。
    4. (4) 如果要开展一次“昆虫运动会”,下列哪位“选手”身份不符合要求    
      A . 蜗牛 B . 蝗虫 C . 蜻蜓 D . 螳螂
  • 32. (2021七上·杭州期中) 小曹与小宛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   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20

    20

    1. (1)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   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2. (2) 按照计划操作,小曹与小宛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分析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经过 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 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3. (3)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 46℃ B . 43℃ C . 39℃ D . 35℃
    4. (4) 小曹与小宛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 (5)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曹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是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