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温州龙湾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2.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农耕器具为(   )
    A . B . C . D .
  • 3.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诗描述的是(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4. 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

    ①城市规划整齐,居住区、商业区混杂         

    ②许多外国人来长安学习或经商 

    ③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很受欢迎              

    ④众多读书人路边吟诗作对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但是打仗的时候,基本就是输多赢少,主要的原因是(   )
    A . 藩镇割据 B . 重文轻武 C . 分化事权 D . 从军为荣
  • 6. 张萌同学的课堂笔记里有以下内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南宋,“苏湖熟天下足”……由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 . 政权并立 B . 国家统一 C . 民族关系发展 D . 经济重心南移
  • 7. 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设置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台湾、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它们分别是(   )
    A . 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B . 澎湖巡检司;市舶司 C . 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 D . 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 8.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 .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 瓦子、勾栏的出现 D .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9. 读某国沿4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甲区域“用机械种庄稼”的生产特色,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 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B . 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C . 地处低纬,热量充足 D . 西高东低,降水丰沛
  • 10. 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区的自然原因有(   )

    ①海拔高,地形以山地为主               

    ②有冰川和积雪,景观奇特

    ③冬季雪量高,温泉资源丰富             

    ④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1. 盛唐气象,鼎盛中华。

    材料一:

    序号 史料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前后十几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
    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
    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三: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翻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根据他的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阅读材料一,完成下表填空。(每空只填1个序号)

      研究角度

      社会安定

      对外开放

      文化辉煌

       经济繁荣

      史料序号

       ④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3. (3) 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

  • 12. 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所进行的探究,请回答:

    材料一:《步辇图》:画面描述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二:(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宋金边界贸易兴旺。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与哪一民族的和谐关系?请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说明绍兴和议带给南宋的影响。并根据例子画出当时的形势图。

      例:北宋形势简图

    3. (3) 材料三中元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还因此出现了哪一新的少数民族?
    4. (4)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 13.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1) 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说明它是什么气候类型?
    2. (2) 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安第斯山山顶为什么终年白雪皑皑?
    3. (3) 居住在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地的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其中蕴涵着什么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